北京 (86) 010 8555 0787 上海 (86) 021 6128 3397

Category: 社交

「社交意识」是社交技巧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分别和理解社交线索,例如识别出社交沟通信号、了解别人的喜恶和意识到别人的情绪等等。「社交意识」是学习其他社交技巧的重要元素。一个人要能够意识并理解他周围环境中发生的事情之后,才能做出相应的回应。不仅如此,它还能提高学生在自然环境学习的机会。如果学生能更瞭解他的社交环境,即使没有我们的指导,也更有可能自行学会新知识(无论是社交或者是其他技巧),从而促进他们自学的能力。 毫无疑问,有趣和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能提升学习效果。以下的游戏有助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意识,希望可以给大家作为一点参考。 模仿游戏 这个游戏需要参与者轮流互相模仿。被模仿者(领袖)可以透过视觉或听觉的提示来做出不同的动作/表情/声音或说出不同的语句来让其他玩家模仿他。能力较高的参与者亦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设计动作。如果玩家能够连续地模仿多个动作,那么每一个环节便可以有多个动作牵涉其中,而领袖也需根据其他参与者的反应去改变动作。 寻宝游戏(沉默版) 这个游戏需要两名参与者,一人负责查找被藏起的宝藏,另一人则负责发出非说话的信号,例如点头、竖起拇指、摇头或举起双手做出交叉的手势来示意另一名参与者的方向及位置是否准确。非说话的信号需要参与者持续地互相关注,这能提高他们的社交意识,因此非说话比说话的信号更加理想 「送货」游戏 不用多说,相信大家也猜到如何玩这个游戏。「送递员」需要根据订单来发送货物给予不同的「客户」。订单可以用文本或图画的方式来呈现,视乎参与者的需要。这游戏的另一个版本要求「送递员」在派送之前从「客户」那里获得订单的数据,然后设计书面或图画形式的订单。为了进一步提高游戏的难度,「客户」可以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地方,这就需要「送递员」花更多的精力来找他们。 比手画脚 一般来说,这个游戏需要一名参与者从一副牌中抽出一张,而卡片上可能会有电影名称、动作或名人的名字等等,然后在不使用说话或发声的情况下表演出来,让其他人去猜卡片的内容是甚么。和自闭症儿童一起玩这个游戏时,我们可能要简化游戏,例如用简单的文本或图画来显卡片内容,或挑选能够轻易表现出来的项目,譬如动物或日常动作来令到他们更轻易地掌握游戏。 上述的游戏并不是改善社交意识的灵丹妙药,而且社交技巧是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来教。可是,假如我们有多一点的创意,我们在改善学生的「社交意识」之余,也能让各人享受到愉快和顺利的学习过程。 信息由Autism Partnership提供 Autism Partnership (AP)于1994年在美国成立,是全球最具规模为自闭症患者提供『应用行为分析』(ABA) 治疗的专业机构。AP是由多位专业临床心理学家、应用行为分析治疗顾问及治疗师管理,为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一对一治疗、行为干预小组训练及海外咨询服务。

自闭症小朋友普遍有社交沟通及社交交互的障碍,而此障碍是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交生活。   最近,我去学校观察一个自闭症女孩的上课情况。乍看之下,她的学习表现与其他同学无异。但经过细心观察后,发现她在接近30分钟的分组讨论里,只说了五句说话。她不擅长开始社交交互,也察觉不到别人所发出的社交邀请。她只专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而这些行为在别人眼中是没有礼貌的。例如同学想邀请她一同溜玩具狗,她却一手抢了同学的玩具狗,惹人讨厌。又或者当一班同学说所有玩具狗需要休息睡觉时,她二话不说的拿起其中一只玩具狗帮它梳理毛发。而当别人请她把玩具狗放回原处时,她却拿走了玩具狗。同学们会觉得她破坏了游戏,十分不合群,可是她对同学们对她的不满却一窍不通。   幸好他们只是就读幼稚园的小朋友,他们很快便遗忘了对小女孩的不满。只要小女孩主动走近他们,他们还是会接纳她,与她一起玩耍。但若然她的社交技巧没有显著的改进,我担心她升上小学后会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自闭症小朋友一般缺乏留意别人的「眉头眼额」及解读别人情绪的能力。除了能力的缺损,他们也没有兴趣及不明白为何要观察别人的情绪。   要改变现状,避免小女孩成为受欺凌的对象,首先要教导的便是理解别人不同的情绪。   我相信大部分家长都知道要教导这方面的技巧,只是因为没有教导自闭症小朋友的相关知识,才不能有效地教导他们。今期会与大家讲解如何训练自闭症小朋友学习不同的情绪: 1. 预备各种的情绪卡 2. 与孩子玩配对情绪卡游戏 a. 首先关于每一种情绪(例如:开心、伤心…),预备几张相关的情绪卡 b. 然后每种情绪,选一张卡放在桌上 c. 接着选择一种情绪,并将其中一张相关的情绪卡放在孩子面前 d. 告诉孩子做配对时,只需要说:「找出相同的!」 e. 当孩子配对正确时,才说出正确的答案(情绪),例:「是的,这个是开心呀!」 3. 当孩子能准确地配对不同的情绪,便可以尝试随机拿出一张情绪卡让孩子说出卡上所表达的是甚么情绪。当孩子每次都能够说出正确的答案,便可以进入下一阶段 4. 让孩子扮演不同的情绪 a. 例:「你扮开心呀!」 5. 让孩子说出别人所扮演的情绪 a. 可以透过即时示范或播放影片 b. 表情可以比较夸张 6. 透过角色扮演,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 a. 设计情节让孩子先经历情绪后才问他/她的感觉 b. 例:一齐玩游戏后问:「你现在觉得怎样?」 7. 观察影片的情节,让孩子说出引发情绪的原因 a. 问:「故事的主角觉得怎样?」答:「开心。」 b. 问:「为甚么会开心?」 答:「因为可以去公园玩!」 8. 透过角色扮演,让孩子想出改变别人情绪的做法

对于四至六岁的孩童,他们大部分都享受与朋辈一起玩游戏。在我们机构接受训练的儿童当中,部分高功能自闭症儿童也享受及期待与朋辈玩耍,奈何他们会因为忍受不了在游戏中输掉的感觉, 而拒绝玩游戏;纵使愿意参加游戏,但若在游戏中途预计自己会输掉时,便会大发脾气,形成社交上的障碍。 当家长们遇上这些情况时,即时的处理手法是接纳孩子,给予冷静的时间及空间,让孩子离开游戏,及后再转移视线到其他事情上。切勿强迫孩子当刻继续尝试,避免孩子情绪失控,一发不可收拾。 塑造孩子成为一个接受挫折,不怕失败及有体育精神的人所需要的是时间及耐性。我们首先应订立训练计划,帮助孩子逐步接受于游戏中有失败的情况: 1. 首先留意及记录孩子在输掉游戏时发脾气的表情、动作、语气及说话 2. 让孩子辨识有体育精神与没有体育精神的行为表现 有体育精神的行为表现给予好,没有体育精神的行为表现给予不好 营造一些情境是孩子有机会遇到的情况,并做出一些孩子曾经做过的行为表现 随机做出好与不好的行为表现 每次角色扮演后,让孩子为所有的行为表现评分,当孩子给予正确的评价时,家长便在赞赏中道出有体育精神及没有体育精神的精髓。(例:没错,我刚刚没有体育精神!因为我哭了,还发脾气,骂人。你讲得很好!) 3. 让孩子在角色扮演中做出有体育精神的好行为 预演不同的情况 在真实环境中练习(有预告) 预先提醒孩子在游戏中失败或输掉时要表现出有体育精神 每次当孩子遇到失败后能表现出有体育精神的行为表现,便即时给予赞赏(有些孩子是需要实质的奖励) 延迟赞赏及奖励 ── 由每次给予奖励变为不定时给予奖励 在真实环境中练习 (没有预告)

「我班有一位自闭症小孩,经常打其他同学。」幼稚园老师看来很懊恼。 我问:「小孩与其他同学,平时会一齐玩吗?」 「会,不过经常争玩具。」 我问:「你怎样做?」 「我想小孩分享,所以会叫他把玩具让给同学。」 我问:「他愿意吗?」 「不愿意,经常自己拿着玩具走开。所以我有时会把他的玩具收回来,交给其他人玩。」 我问:「小孩很不满吧?」 「对,他不但会把玩具抢回来,有时还会打人。」 我问:「有没有试过其他方法,帮助小孩与其他人创建良好关系?」 「有,我们安排了几位比较精灵活泼的学生,跟他一起玩耍;并且在有需要时,帮助他和照顾他。」老师望着我:「希望他们慢慢能够成为好朋友。」 我问:「进展如何?」 「我们已经吩咐同学要尽量迁就和提示小孩,可是进展并不理想。」 有些自闭症小孩,对别人的兴趣不足,没有足够的推动力用恰当的社交行为与朋辈相处。纵使他们对其他小朋友有兴趣,却因为社交技巧不足,未能与其他人成为朋友,创建友谊。 友谊建基于平衡,包括平等权力,平等付出,平等放低;友谊是需要双方面共同创建的。朋友就是「你为了我,我为了你」- 好像玩摇摇板般,双方有接近的力量,互相付出,互相迁就:你跳一下时我放松,我用力撑时你松脚,游戏才会持续好玩。如果只是单方面出力,控制摇摇板的上落,一方会觉得没有自主,另一方会很快觉得疲倦,令两者不能享受个中的乐趣,令游戏不能长时间维持。一段关系,如果只是一厢情愿,单方面付出,便会变成照顾及被照顾的关系,不是友谊。 自闭症小孩与朋辈创建友谊,需要天时、地利及人和:如果两个小孩是同班同学,或家庭朋友,并且有足够时间相处,他们便有机会一同享受有趣的经历;如果他们兴趣接近,便可以一同分享交互时的乐趣。勉强要求一些朋辈长时间配合自闭症小孩的需要,要他们只能选择自闭症小孩喜爱的玩具游戏,并要他们以适当的程序应对小孩的问题行为,只会令那些朋辈变成老师,不是朋友。 没有天时、地利及人和,老师或家长可以主动查找年龄相约的小朋友作为自闭症小孩的玩伴,定期安排他们见面。人数不用多,邀请一位小朋友便足够。见面时间不需要太长,30分钟至1小时的相处时间内,提供他们最喜爱的游戏活动,例如平时不准他们吃的零食,不能得到的玩具,没有机会看的卡通片,令他们的见面变得份外特别;相处时间短,可以令他们更加珍惜对方,不舍得分开;加上单对单的交互,变量比较少,情况容易控制,自闭症小孩与玩伴创建正面关系的成功机会大增。之后老师或家长可以再安排更多的小朋友加入,令小孩有机会在变量较大的小组交互中与其他玩伴创建友谊。

要教自闭症儿童社交游戏“Rainbow Leader”,他们首先应具备一些游戏需求技巧: 配对技巧 颜色概念 扫描技巧 核对能力 回顾ABA技巧– 社交游戏:

什么是社交游戏?如何教导自闭症儿童培养社交游戏兴趣?让我们告诉你! 在这段视频中,我们展示了一些我们教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社交游戏: 1. Rainbow Leader 彩虹领袖 2. Hammer Game 打傻瓜 3. Hawk in the Chase 老鹰抓小鸡 4. Hanky Panky 掉手帕 5. The Typhoon 大风吹

对自闭症小朋友的家长而言,每次让小朋友给别人打招呼都是一个考验。很多家长都留意到小朋友虽然没有视觉问题,但就总不能望着别人打招呼,每每需要提醒才望,一不提醒眼睛就乱望;质素也未如理想,往往只望半秒就不能持续了。家长大多会用不同方法尝试引小朋友望着自己或别人,如:用手遮挡小朋友两侧的视线、不断提示“望住我、望住我眼睛、眼睛在哪儿?”、拿起小朋友的手指猛指着自己眼睛等,但这些都不是常常凑效。 一般人会跟别人有持续的眼神接触除了因为表达礼貌外,更大的原因是希望接收眼睛发放出来很多有用的资讯,如别人是否有留意自己,大家有否看着同一样事物,有否和自己分享一样的情感等。自闭症小朋友一般较难明白这些比较抽象的非语言沟通,大部分也不太在意其他人的想法和情感,致他们会主动跟别人有眼神接触的动力较低。自闭症小朋友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如牆上充满ABC或数字的海报、转动的风扇等,这通通都吸引了他的视线,他会好好望着你的机会一定大减。再者,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听到“望住我、望住妈妈”等说话,久而久之"眼神接触"和"不好玩的任务"成了挂钩。为了逃避不好玩的任务,小朋友就更加不望别人了。 要有效改善眼神接触,应着重于教导小朋友真正明白眼神接触的意义,并在其主动尝试有眼神接触时,让其得到相关的强化物,让他下次会主动望人的行为会持续增加。利用一些好玩的小游戏作为训练,可减少小朋友想逃避的行为。在训练初期,要先拿走令小朋友容易分心的事物,使你不需要太费力就得到小朋友最大的专注。 练习一:教导小朋友明白望人就知道别人是否也留心你,可以让你更快得到想要的东西 和小朋友玩一些他十分喜爱的互动小游戏,如抓痒、飞、按摩或唱歌等。在他最开心、最期待的一刻停下来,等候数秒,就在小朋友主动跟你有眼神接触的一瞬间,立刻继续游戏作为强化物,再加上口头奬励他“你望著妈妈,很好,我们一起玩吧”一首儿歌可让你们有至少有4次的练习哦。 小贴士:训练初期,或要刻意保持面对面的姿势,双方眼睛成同一水平,让小朋友比较容易成功。待小朋友逐渐掌握,就可回复比较自然的姿势。亦应慢慢增强难度,如初期只需望1秒就立刻继续游戏,掌握后就需要望3秒才继续,如此类推把时间拉长。 练习二:教导小朋友明白望人会知道别人是否有回应你,可更有效得到想要的东西 手执着小朋友非常喜欢的玩具(或食物),坐在会转的椅子上,背向小朋友,当他搭你膊头示意想拿或口头提出要求时,立刻转身并望着小朋友。若他当刻已望着你,就可给他想要的作为强化物,再加上口头奬励让他明白是"眼神接触"的好行为为他带来奬励;若小朋友3秒内都没有主动看着你,可转身返回原地,代表因为他没有望所以失去了奬励的机会了。 小贴士:可从双方眼睛在同一水平开始,慢慢就变成了小朋友站着、家长也站着的一低一高水平。到小朋友大致掌握技巧时,可将转身速度放慢,拉长他需要持续眼神接触的时间。 练习三:教导小朋友注视大家共同注视的事物,以得到所需资讯 预备五个以上的小杯(或小盒子),把全部杯翻转及一字排开,每个杯中间至少有10cm的距离,将小朋友喜欢的小玩具或零食放入其中一个杯内。游戏开始前,先给小朋友一些提示如“我把零食放在"这里"了”同时眼睛望着藏着小玩具的杯,及指令他可把杯拿开;如小朋友第一次就拿对了,就可以让他立刻吃掉小零食,因这反映了他刚真的有留意你眼睛;如小朋友拿错或在估,就应拿掉他的小零食,代表因他没有望而错失了机会。 小贴士:训练初期,看著杯的时间要较长,随著小朋友越来越掌握技巧,可増加难度至只瞄杯一眼,也把事前的提示渐渐删去,训练小朋友要常常自己主动留意别人的眼神。 资讯由Autism Partnership提供 Autism Partnership (AP)于1994年在美国成立,是全球最具规模为自闭症患者提供‘应用行为分析’(ABA) 治疗的专业机构。AP是由多位专业临床心理学家、应用行为分析训练课程督导及干预导师管理,为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一对一干预、行为干预小组训练及海外咨询服务。  

“嘟嘟嘟嘟。请小心车门⋯⋯”这是我其中一名学生家长每天面对的挑战,她的儿子热爱港铁,无论在家中玩耍、吃饭、洗澡或在走路、在学校、在巴士上都重複上述广播,有时的确让人觉得其很可爱,但有时却让妈妈觉得尴尬。 自言自语是自闭症小朋友很普遍的表现,有些只有令人不明所以的发音;有些则有具体内容,但往往在不适当的场景下重覆。大多情况他们都似乎会越做越开心,甚至专注得不理周遭的事物,让他们白白错失很多学习及建立良好社交关係的机会。当小朋友专注于自言自语时,家长大多会软硬兼施,一方面严厉的叫停小朋友,一方面耐性解释如“这样会影响其他人呀”,“会令人不喜欢呀”,“要在那裡才可説的”之类,家长期望小朋友可明箇中道理,重中学习,避免再犯;有时则拿出小朋友心爱的玩具糖果等尝试分散其注意力。大人叫停,小朋友大多会停止,可是很多时候又很快故态复萌,甚至几秒后又再重複同一説话,这往往让人觉得十分气馁。 要更有效改善小朋友自言自语的情况,就要先了解其原因,这大概可从何时发生来推断出来。一般有两大原因。 第一,小朋友无所事事,觉得无聊或不感兴趣的时候,他们用自言自语的方法来自娱,就像一般人闷的时候可能会把玩头髮、loop facebook一样。只是我们的小朋友大多兴趣比较狭窄,专注力较弱,变相无聊的时间较多。家长可能会有疑问“不对呀,他身旁已经有很多好玩的玩具,又有很多小朋友和他玩呀”,但只要细心看,你会发现小朋友已经没有注视玩具或其他人,早已失去了兴趣,觉得无聊。有时小朋友甚至用自言自语的方式来引起其他人的注意,让其他人来娱乐自己,因以前曾经得到过父母耐心解释甚至得到心爱玩具等。 第二,则是小朋友出现特别不安的情绪时,例如生气、紧张、惊慌和气馁时。他们用自言自语的方式来舒缓自已不安的情绪,让自己心情好转。 针对第一类情况,重点是要减少其空闲时间,当然不是一味的与他玩耍或说话,更加要教导其有意义的运用自己的无聊时间。 在家中,可以教导其玩不同玩具的技巧,可以是个人活动,例如Lego、砌图、画画及劳作等,也可是家庭桌上游戏如Jenga、蛇棋和飞行棋等。 家长也可培养小朋友的自理能力,教导其负责家中的简单家务,例如收拾玩具、放好餐具、把衣物放进洗衣篮等。当然,更事半功倍的就是先从小朋友有兴趣的事物上着手,例如喜欢排列的小朋友大多会喜欢收拾书本回书架;喜欢玩水的小朋友,会喜欢把用完碗碟放进星盘中。 在街上,可以教导小朋友留意观察其他人,学习不同人物、地方、物件的名词和动词。 在学校,可鼓励小朋友做老师小帮手,负责派簿、点名、擦黑板的小责任;更应教导与同学相处的社交技巧,如小息时同学所玩的社交游戏,潮流话题等。 第二类情况,重点是增强小朋友更有效地运用合适的情绪管理技巧,并增加对挫折的忍受力。 在家中或学校里,应教导及鼓励小朋友在面对负面情绪时,主动向家人及老师用言语表达,如“我今日不开心呀!”,“我好生气!”等,让他人可及时帮助小朋友更合适地舒缓情绪。家长可多观察,并积极与老师沟通,了解小朋友面对哪种困难时会特别容易引起情绪,从而在家中加强忍受力的练习。 总括而言,要长远及有效地改善自闭症小朋友自言自语的情况,不能只倚重身边人当刻的提醒及阻止,更重要是加强小朋友独立处理自己空闲时间及管理情绪的能力,应鼓励其发展更多不同的兴趣及活动。这是一个学习过程,虽然可能比较漫长,只要坚持,是可持续减少自言自语的情况的,希望资讯可以帮助到大家。 资讯由Autism Partnership提供 Autism Partnership (AP)于1994年在美国成立,是全球最具规模为自闭症患者提供‘应用行为分析’(ABA) 治疗的专业机构。AP是由多位专业临床心理学家、应用行为分析治疗顾问及治疗师管理,为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一对一治疗、行为干预小组训练及海外谘询服务。

多謝支持!

已成功遞交表格

感謝聯絡

所收集之個人資料將會絕對保密,我們會盡快聯絡你。謝謝。

Thank You!

The form was submitted successfully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