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社会视角,细看自闭症群体的成长、生活、工作、感情、困扰…
「自闭症」这个词,也许对有些人很遥远,但其实可能也很近。他们彷佛和这个世界失去联系,但他们确实是社会中重要的一份子,对于这群人数急速上升的独特群体,我们可以怎样与他们其处呢?这个夏天,让我们从认识开始!
为了促进公众对自闭症谱系障碍人士了解、接纳与支持,AP团队倾力打造的全新自闭症特别节目《观·自闭症》(The Autism Show)!
第一集:看不见的障碍,看得见的坚持
大部分家长在拿到孩子的自闭症诊断后,除了在心态和生活模式上会经历翻天覆地的转变外,他们对ASD孩子日后教育、将来及就业前景的担心和压力也如影随形。养育自闭症儿童的苦与乐,相信只有同路人才能真切体会!第一集我们邀请了4位家长,跟大家分享他们如何勇敢坚强地面对眼前的生活和未来的路!
第二集:等一个更好的明天
第二集带大家深入社区,一同了解家长在为孩子尝试和接触不同类型的干预训练过程中的点滴感受。受访人之一的善加爸爸原本有一份不错的事业,但自从儿子确诊自闭症后,爸爸毅然放弃这如日中天的生意,带着儿子游走于不同的干预机构,亲身照顾儿子的日常起居和在家中的训练…
第三集:【街头访问】自闭症知多少
在本集的节目中,AP应用行为分析训练课程督导David Fischer博士将带大家走进香港街头,了解这个繁华又匆忙的大都市的市民对「自闭症」知道多少。
第四集:自闭症的成因
自1943年,自闭症被发现以来,其成因就一直是个谜。
目前学界对自闭症的成因尚有很多揣测,但自闭症的确切成因仍然不明。在本集的节目中,AP总监,Toby Mountjoy先生将跟大家解构坊间对自闭症成因的假设。
第五集:为何自闭症个案数字持续上升?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目前人数上升最快的一种发展障碍。根据美国CDC的最新数据,在美国,每54个儿童中就有一名儿童确诊患有自闭症。
本期《观·自闭症》中,AP总监Toby Mountjoy先生将进一步带大家深入探究为什么近年世界各地确诊的自闭症个案数字均持续上升!
第六集:家长如何早期识别自闭症
家长、照顾者或老师通常是第一个发现幼儿也许有发展问题的人。
在本集《观.自闭症》节目中,我们邀请到多位家长分享他们在何时及孩子表现出的哪些迹象,使他们怀疑子女是否患有自闭症。
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的发展里程碑并不意味着他患有自闭症,但如果家长怀疑孩子可能患有自闭症,首先要做的是寻求专业建议,并进行诊断。及早发现自闭症并进行优质的早期训练是帮助孩子的关键。
第七集:婴幼儿自闭症早期迹象
在本集《观·自闭症》节目中,我们邀请到美国的著名自闭症诊断专家,BJ Freeman博士跟大家深入地探讨家长普遍会在孩子多大的时候注意到他们有点不同,以及他们最先警觉到的#自闭症迹象 都有哪些。
第八集:破除关于自闭症的4个误解
今天,AP的导师/记者Beverly会带大家走进香港旺角,看看香港市民对 自闭症谱系障碍 的诊断和特征有多少认识!
第九集:了解自闭症谱系障碍评估
了解自闭症谱系障碍评估对父母来说是很重要的。在本集节目中,我们将讲解自闭症评估的流程及常见的评估工具,以及家长可怎样为评估作准备。
第十集: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对家庭的影响
自闭症诊断 对家庭(及成员)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
在孩子确诊患有自闭症 后,家长会把他们的首要重点放在照顾这个孩子上,这可能会给父母带来精神压力、角色压力和经济压力,影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父母的工作及人际关系也会受到影响。
在本集《观·自闭症》中,我们有幸邀请到Marlene Driscoll女士(持牌婚姻和家庭导师)与大家探讨自闭症诊断对家庭的影响,并为家长、兄弟姐妹和其他家庭成员提供应对策略。
第十一集:当我的孩子被确诊有「自闭症」…一位妈妈的心路历程
当面对「确诊自闭症」,这个足以影响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家庭的讯息时,父母都承载着沉重的压力。很多时候,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也会受到影响。
在本集《观·自闭症》节目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一位同路人家长,Tyriz妈妈跟大家分享她的心路历程。从儿子确诊时她的感受,到自闭症诊断为她及家庭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第十二集:探讨自闭症的训练方法
随着全球确诊的自闭症个案数字持续攀升,在世界各地,自闭症的训练方法种类可谓五花八门,看得人眼花撩乱。
不同的训练机构甚至是业内人士对于应该如何干预患有自闭症的儿童持不同的看法,但当中有多少真的对自闭症有效?家长该如何筛选有效的方法?
希望本期节目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第十三集:自闭症干预(一)另类方法:无麸质无酪蛋白饮食、鱼油和排毒(螯合)方法
自闭症的另类方法(替代干预)有哪些?它们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请继续关注AP各社交平台!
现可在 微信小程序《AP课堂》观看:
贡献者及特邀嘉宾:
Toby Mountjoy (MSc, BCBA)
Dr. Ronald Leaf (Ph.D.)
Dr. David Fischer (Psy. D., BCBA-D)
Justin Leaf (Ph.D., BCBA-D)
BJ Freeman (Ph.D.)
Dr. Angel Au (Psy. D.)
Kan Wong (M.Sc., BCBA)
Marlene Driscoll (M.A., LMFT)
Dr. Bosco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