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教职员认为自闭症学生上课不专心及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视觉中国)
融合教育,原意是让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得到平等学习的机会,发展所长。可是,香港的融合教育在制度,政策和实行方面均出现很多问题,例如过分重视考试成绩,资源不足,缺乏专业支持和教师培训。
文:AP培训总监冯耀文博士(Raymond)
近几年,媒体报道有关自闭症学生在主流学校的问题越来越多。根据平机会在2012年发表的报告,大约30-70%受访教职员认为自闭症学生缺乏自我概念,上课不专心,学业成绩较差,及影响其他同学学习。有20-43%的教师更明确表示,不接受自闭症学生在主流学校上课。虽然融合教育受到不少质疑和反对,可是仍然有很多业界人士和家长,鼓励自闭症学生入读主流学校。根据自闭症教育权威Ronald Leaf博士的分析和我的经验,支持者相信融合教育,可能因为以下九大谬误:
1. 融合等同成功
很多家长安排自闭症儿童接受早期训练,目标是要让子女成功入读主流学校。可是,一些学生纵使被主流学校录取,却因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行为管理,未能跟上课程进度,加上社交困难和行为问题,几年后被学校劝退。
2. 融合等同进步
自闭症学生入读主流学校,可以接触到特殊学校没有机会学习的科目和课题。可惜,很多自闭症学生不会通过观察有效学习,而且较难在人多的教室专心上课,未能吸收老师教导的知识,令学习进度变得非常缓慢。
3. 融合令学生变乖
自闭症学生在主流学校较少出现行为问题,可能是因为同辈影响,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比特殊学校高,和有效的课室管理等。但是,亦可能是因为学校安排专人特别照顾,不断提示,甚至把他们隔离,让他们任意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些过分迁就的做法,不但不会帮助学生自律,而且有机会宠坏他们,令他们在其他环境更容易做出滋扰行为。
4. 融合帮助学生建立友谊
自闭症学生在主流学校有很多机会与同学互动和建立关系,尤其在幼儿园和初小时,同学一般比较容易相处。可是,到了高小和中学后,同学的忍耐力较低,容易冲动,未必会包容有独特社交行为的自闭症学生。纵使他们被接纳,两者的关系有如照顾者和被照顾者,未必可称为友谊。
5. 学生在特殊学校会学习问题行为
自闭症学生在特殊学校可能会模仿同学的问题行为。可是,这个情况在主流学校亦会出现。关键在于老师能否有效教导学生分辨恰当和不恰当的行为,顾及其后果,并适当运用奖罚来处理。
6. 只有主流学生才可以作为学习榜样
品学兼优和受人欢迎的主流学生,确实可以当其他同学的榜样。可是,期望自闭症学生以他们的社交行为和读书态度作目标,可能太过遥不可及,容易令学生感到失败和失望。其实。无论是主流学生,或是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都有值得学习和欣赏的地方。
7. 有进步等同理想学习环境
很多自闭症学生入读主流学校,在品行和学业方面有进步的表现,令人鼓舞。可是,这些进步可能是因为学校过分迁就,对学生期望较低。所以,我们不能排除他们在其他学习环境会有更佳的表现。有些学生在初小表现有进步,但当升上高小或初中,由于课程越来越深,社交环境越来越复杂,进步未必可以持续。
8. 不断迁就学生等同有效策略
一些主流学校的老师,会为自闭症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材,或拆解学科的内容让全班同学一起学习,这些做法用心良苦。可是,心智较成熟的自闭症学生,可能会因此感到自己负累了其他同学,而其他同学亦可能会埋怨自闭症学生拖慢全班的学习进度。香港的教育制度,主张操练,着重考试成绩;如果减少教学内容,学生未能追上所有课程要求,对家长和老师可能会造成很大压力。
9. 身处主流学校等同融合
如果自闭症学生身处主流学校,不是跟其他同学一样学习相关的知识,和其他学生没有互动,情况就等于饮茶“拼桌”,不是融合。真正的融合,是要让他们参与课堂的学习,和其他同学社交,达成共存和互相需要的目标。香港的融合教育,有不少成功例子,令人向往。可是,要帮助自闭症学生真正融入主流学校,不但需要学校配合,而且要学生具备基本的学习条件,包括:自律,时刻留心,保持冷静,懂得如何在群体学习,能通过观察吸收知识,对同辈有兴趣,和具备基本社交技巧等。这些条件,不是每个自闭症学生都拥有;但这并不等于他们没有出路,因为香港除了主流学校,还有特殊学校,及一些接收了很多特殊需要学生的「特色」学校,甚至专为自闭症学生而设的学校。这些学校,可能更会针对自闭症学生独特的需要和能力,让他们有效学习不同科目的知识和实用技巧,发挥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