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86) 010 8555 0787 上海 (86) 021 6128 3397

妈妈永不言弃的决心:寻找高效干预

家长如何以正面的态度面对小孩的不同,和小孩一起面对问题,从而选择有效干预,对患有自闭症的孩童追赶黄金时期是非常关键的。

陈先生一发现Annie的特殊需求时,就立刻为女儿寻找不同的训练方法。陈太笑道:「我先生这时已预告我,我将会很忙,但我心想不知有什么好忙。但后来发现要不停找有效的干预方法是不容易。我们转过不少中心,但很开心Annie在Autism Partnership(AP) 有这样的进步…我每星期都见到她的改变。」

以下的专访真实地展示出父母的积极正面,对子女的成长有正面的影响。

1.Annie 何时被确诊患自闭症 (ASD)?

大约在Annie 3岁时,老师提议我带她做一份评估。在2岁时,我也和协康联络过让她做评估,因为当时她的情绪很不穏定,不时发脾气,而且专注力不足,不过因为排期时间较长,当协康再联络我时,她的情况好转了。所以,我没有带她到协康跟进。

后来,老师留意到她的情绪不稳定,就让我了解情况。她在学校因社交技巧跟不上同班的同学,同学们也不愿和她一起玩耍,不论她参与任何的小组都被拒绝,在学校生活不快乐,以致当时的她更加不能控制情绪。她虽然不懂表达,但她能感受别人是否喜欢她。她每天回校上课都有很多情绪,也不愿意回学校。她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老师甚至要她坐在课室的一角不参与课堂,以防她情绪大闹。

就在那次的评估她被确诊患有自闭症,当时我不太担心她的学校成绩,我反而比较想改善她的语言和情绪表达。我明白她的情况是要和时间竞赛,所以我很留意那些干预是否有成效。如果没什么成效,我会立刻为她寻找其他干预方法,所以在入读AP之前我们都报读过不同的干预课程。

2.你如何得知AP 的干预服务?以及她已在AP接受干预多久?

Annie在AP已接受9个月的一对一ABA干预。最初是Annie学校的老师介绍我们到AP接受干预。当时Annie在其他中心的干预也有进步,不过老师觉得她的能力是不错的,若能接受更合适的干预,她的进步会更多。而她觉得AP的一对一干预很适合Annie,所以我便大胆一试。

3.在AP 接受干预,你觉得她在哪一方面进步得最好?

我觉得她的情绪和专注力的进步最为显著。以前当别人拒绝她或指出她的错误,以及有些事情在她预期之外发生,她会用头来撞物件,打自己或撞别人的身体,甚至尖叫。

她在AP接受约2星期的干预后,她的情绪就有改善,而2个月后她的专注力和对四周环境及人物的观察力得到提升。以前她不理会爸爸和姐姐,和我也只有一半的回应率,但现在她会和家人互动,甚至不熟悉的人和她说话她也会回应。虽然不是每次都会回应,但至少她会自觉地回答,不用我经常提醒她要回应别人。

我还记得在她接受AP干预的3个月后,我带她到动物园,以前她只会看动物不作声,但那次她对四周的事物都感兴趣,也会主动对四周发生的事物说出意见,而且她在等待看动物时,比从前有耐性,一点脾气也没有。

在近这两个月,我更留意到她和爸爸的互动,除了简单的回应或要求爸爸扮马仔让她骑上,她更会和爸爸玩一些互动游戏。而与姐姐的互动更有明显进步,她以前不太理会姐姐,现在两姐妹能一起玩耍超过一小时,她更会模仿姐姐。

另外,我想她在小组学习得到进步,虽然她在一对一的表现有不错的进步,但她在其他中心的小组训练时,表现就比较逊色,所以我和AP顾问 — Kan 都希望她加入Little Learners ,为学校学习作好准备。

她在AP接受一对一干预约4个多月后,她便加入了Little Learners小班学习。在这两个月,她更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和她多了交谈。之前她只能一问一答地回应,没有好奇心去发问。真的很高兴见到她的进步。

4. 你可以分享Annie上了Little Learners后的改变嘛?

我觉得她在Little Learners最大的改善是社交和专注力。我最高兴的是自从她参加小组训练后,她能享受和小朋友玩耍和互动。

以前,因为她在学校被小朋友拒绝太多,所以她很害怕,也抗拒和小朋友接触。我们和她出外郊游时,她不会跟其他小朋友玩,和小朋友一起也会感觉很紧张,会乱说话。

自从她加入了 Little Learners,她愿意和小朋友有更多的接触,更在玩耍中学会了模仿小孩子。我和她去公园时,她会跟着其他小朋友一起游玩。她在课堂时,能听从老师较长的指令,也能独立地完成课堂活动,相比一对一的训练,小组中有较多令人分心的事物,但她的表现都不错。

5. AP与其他的干预中心在训练上有什么不同?

AP的一对一服务策略很个人化,针对小孩子的个别需要,所以很有成效。其他的中心都会为迎合家长而着重学校的知识训练,而忽略了孩子真正需要改进的地方和范畴。

以Annie为例,其他的中心只是短暂或实时处理她的情绪问题,没有详尽的计划训练她管理情绪。直到加入AP,Kan为Annie计划了一些详尽的训练策略,用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改善了她发脾气的问题。AP也着重改善孩童能促进有效学习的技巧和行为,例如主动回应、专注力及情绪管理等,这些重要的技巧影响各方面的学习进度。同时,AP会为小孩子量身定制干预计划,针对问题的症结再逐步解决。

6.你有什么想对AP的老师说?

我真的很感谢AP的老师,每位老师都很用心教导Annie。我要特别谢谢Kan,她真是很用心紧跟Annie的进步。我从前是不能放心和不会相信某干预方法或方式,即使Annie在进行训练,我也会在家搜寻不同的方法去训练她。后来我看见她的进步,就学会放手交给Kan去训练她了。

真很感谢帮助过她的老师,希望将来Annie会适应学校生活。

相关文章:

随着春节的临近,家庭聚会和走亲访友的活动将频繁起来,孩子们也将有机会聚在一起玩耍。然而,对于孤独症儿童而言,这样的社交场合往往充满了挑战,他们可能会感到难以适应。家长们在期待孩子能够融入这些欢乐氛围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提升孩子社交兴趣的难题。 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兴趣? 如何帮助孤独症儿童提升社交兴趣并融入家庭聚会等社交场合呢?AP应用行为分析训练课程督导曹浚庭先生(Justin)曾推荐了一种名为“气球游戏”的社交活动,旨在通过游戏建立孩子对同伴的信赖,并发展他们的社交兴趣。 通过“气球游戏”,可以让孩子们意识到伙伴的重要性,并愿意和伙伴待在一起玩耍,从而帮助孩子培养和发展对同伴的兴趣。此外,比赛这种游戏形式能让简单的游戏变得有趣,让孩子主动与其他孩子产生联系,更加推动了孩子的社交兴趣。

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家长而言,选择合适的干预方法常常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过程。在孤独症干预方面,尚无任何授权或政府机构推荐采用某一特定的孤独症干预方法,相反,他们提供了一系列多样化的选择,让父母自行判断哪种方法更契合他们孩子的实际需求。 比如来自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的政府官方网站*在有关孤独症干预方法里写到了多达12种方法:ABA、职业治疗、言语语言治疗、感统训练等。 尽管这样的做法赋予了家庭一定的灵活性,但也可能引发困惑,因为父母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去研究和甄别究竟哪种方法适合孩子当前的发展状况。 因此,一些家长倾向于采用所谓的混合干预策略,即尝试多种不同的方法,以期获得最佳效果。例如,他们可能会同时进行言语干预、感统训练等多种干预措施。 *资料来源:https://www.nichd.nih.gov/health/topics/autism/conditioninfo/treatments 混合干预真的有利于孩子的进步吗? 家长们可能觉得进行多种不同干预方法的尝试,能让孩子取得预期进步,但这样的做法却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包括理论基础的相互矛盾、对优质干预时间的不合理挤占,以及由此引发的时间与精力的巨大浪费。 ①理论相悖 不同的干预方式其理论依据不一样,就比如AP教学法注重教孩子建立与自我刺激行为毫不兼容的替代技巧,从而减少自我刺激行为;而其他干预方法可能将自我刺激视为一种需求,分配时间让孩子去进行。可想而知,如果孩子接受这样相互矛盾的干预方式,每天都需要不断地去适应不同的干预方法,自然无法取得明显的进步。 ②挤占原本优质干预的时间 家长们在尝试多种干预方式时,或许期望通过不同方法的相互配合,达到一种协同增效、即1+1>2的理想效果。然而,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有时反而会出现1+1<2的反效果。这种做法可能会挤占原本可用于更优质干预方法的时间,从而导致整体干预效果不尽如人意。 ③时间精力的浪费 以AP教学法为例,孩子需每日在此接受长达6小时的一对一密集干预训练。课后,家长再带着他们参与其他针对性干预课程。如此一来,孩子承受的压力倍增,也越显疲惫,这不仅会影响孩子次日的课程参与度与学习效果,对家长而言,更是时间、精力和物质的无端消耗。 因此,家长们在缺乏明确计划的情况下,尝试多种干预方法可能会让自己和孩子都感到不堪重负。此外,还可能导致宝贵的时间和资源被浪费在那些无法有效提升孩子核心技能的干预手段上。有的干预方法可能缺乏科学依据,而有的干预方法一起实施又可能相互冲突,从而让孩子感到困惑并阻碍其进步。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家长们需要专注于那些经过验证、具备科学依据的干预方法,并积极咨询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

对于孤独症儿童而言,学习社交技能的意义远不止于使其能够与同龄伙伴顺畅交流,还需要可以适应多人交谈的环境,比如其他孩子正在对话,孩子若想在此时与他人建立有效沟通,那么精准把握说话时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时机把握不当,无论是过早还是过晚,都可能对沟通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在帮助孩子提升社交技能时,除了日常沟通,也需要帮助孩子掌握加入他人对话的时机。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社交互动能力,还能为其在复杂社交场景中更好地融入集体奠定坚实基础。 如何帮助孩子掌握对话时机? 在社交技巧中,可以有效帮助孩子学会掌握对话时机的技巧叫做“打断别人”,AP应用行为分析训练课程督导曹浚庭先生(Justin)将向我们详细教授这个技巧。 为了教授“打断别人”的技巧,孩子们需要先了解酷与不酷是什么,并能够分辨所展示的行为是酷(恰当的)或者不酷(不恰当的)。 打断别人的技巧通过识别酷与不酷的训练,帮助孩子学会掌握对话时机。 分步骤教授“打断别人”的技巧 一、定义所教授的技巧 打断别人的意思是:你想对一个人讲话,但那个人同时又在跟其他人讲话。 二、识别原因与识别训练 设置角色扮演的情景,老师会分别演示恰当的打断与不恰当的打断,学生要判断老师的行为酷还是不酷,并给出原因。 三、展示行为 学生需要示范恰当与不恰当的打断别人的方式,并自我评价这个行为是酷还是不酷,并分析原因。

Please share to let more people learn about ASD and ABA therapy:

多謝支持!

已成功遞交表格

感謝聯絡

所收集之個人資料將會絕對保密,我們會盡快聯絡你。謝謝。

Thank You!

The form was submitted successfully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