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86) 010 8555 0787 上海 (86) 021 6128 3397

【教学分享】服从性:如何让孩子遵守并跟从指令? (上)

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有学习的潜力。然而,许多患有自闭症的儿童由于缺乏服从性,也就是不听话,而无法开始他们的学习之旅。

如果您的孩子不听从指令,只做他们想做的事,他们有可能学习吗? 答案肯定是不能的! 因此,听从指令的能力是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在家里和学校都必须学习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不服从的意思。当一个人不服从或拒绝遵循他人的指示或指导时,就会出现不服从的情况。孩子不听话是所有家长、照顾者和教师共同面临的挑战。

孩子不服从的表现可以是:

  • 被动的,例如无视指令
  • 主动的,例如抱怨和哭泣,或变暴力或伤害自己

 

孩子不服从的行为可能是故意的,但也可能是由于缺乏理解或动机。作为父母、照顾者和老师,您可以通过使用正确的策略来提高孩子的服从性。AP新加坡中心的临床总监黄美珊女士会在本文中分享如何提高服从性的策略。

分步指南:我如何让我的孩子遵守并遵循指令?

第一步:从一开始就提供单一、简单清晰的指令

简单的指令有助于理解并减少混淆。例如,如果您希望孩子停止玩耍,只需说“时间到了! 把玩具收起来!” 而不是说“我们现在要吃晚饭了,不要再玩了,把玩具收起来! 马上!”

如果你的孩子的语言能力不错,你可以多说一些,但问题不在于用词,而在于服从性。因此,最好简单明了地让孩子知道他要做什么,这样对他更有意义。

第二步:避免重复指令

重复指令看起来好像你在强化孩子不服从的行为。此外,你也可能给他/她一种你在发指令时并不认真的印象,这会使他们不太愿意听你的话。因此,建议只说一次简单清晰的指令。

第三步:如果您的孩子没有听从,请提供明确的反馈

提供明确的反馈,例如要说「你没有收拾玩具」,而不是重复指示,给予反馈将使孩子明白,为什么他/她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第四步:当孩子服从指令时,家长务必给他一些对他有意义的后果

除了在孩子不服从指令时提供反馈外,在孩子有听话的时候,请务必给予积极的反馈,例如,您可以说「有好好听话! 你有把玩具收拾好」 这会增加孩子听话的动力。

除了给予积极的反馈外,你也应该用孩子喜欢的东西来强化他/她有听话的行为。奖励可以是玩具或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强化物会逐渐淡出。

在采用本指南中概述的策略时,您应该考虑一些提示和注意事项,以提高它们的有效性。在下部分的文章中 ,临床总监黄美珊女士将分享如何提高服从性的技巧。您可以把那些提示与本指南一起使用,以提高孩子的服从性。

相关文章:

綽綽是個非常可愛的小男孩。綽綽2歲半大時開始在AP接受 #ABA訓練,當時他只懂用「mum mum」這個詞去表達他的所有需求。經過一年半的訓練,現在4歲的他已經可以清晰地說出長句子,跟爸爸媽媽進行問答。

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中,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诊断标准包含四项行为症状。其中一项为:「刻板或重复的动作行为、物品使用或言语(例如:重复地挥动双手、把玩具排成一行或旋转不同物品或玩具、鹦鹉式重复句子、用特殊或创作语句作沟通(称公园为妈妈,因为每次都是妈妈带小朋友去公园游玩)等)」。尽管展现这些重复性行为并非诊断的必要条件,但这些行为已逐渐被视为自闭症的核心特征之一,并经常在口语中被称为「自我刺激行为(stimming)」或「刻板行为」。 随着社会对自闭症症状与行为表现的认识提升,自我刺激行为已成为大众关注的一部分,也是在自闭症(Autism)及发展障碍社群中经常被讨论的主题 。以下我将会简单分享家长们可以如何应对重复性行为,但开始前我们先来一起了解自我刺激行为的本质。 自我刺激行为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它们能直接给人带来良好感觉,或舒缓不适。这被称为自动强化 (automatic reinforcement)。即使不是所有自我刺激行为都来自同样或单一原因,但这是常见的原因之一。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自我刺激行为都是有问题的,要记住,一般人也会有自我刺激的行为,例如绕头发、玩弄掰手指关节、转笔等等,都是一般人会重复的行为,但这些行为很少会影响生活或工作表现。因此自闭症儿童的一些自我刺激行为,如在房间来回踱步、重复台词、照镜子做鬼脸,也可能完全无害。然而,当我们发现自我刺激行为会影响学习、社交互动或安全性,这时就有必要考虑是否需要介入。举例来说,若孩子重复地把教具排成一行或在课堂中鹦鹉式重复句子而无法跟随课堂指令、影响与朋友互动,或可能造成自我伤害,则需进一步观察与处理。 当家长们决定介入的时候,第一步我们要先观察和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父母可以尝试观察孩子的行为,其发生的时间以及其后的反应 (例如:发生行为之后有否响应他人,有否察觉照顾者已经离开或情绪有否改变等)。如果家长们发现重复性行为出现在多个不同的情境,尤其是在独处时, 那么该行为是自我刺激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第二步,我们要在没有出现自我刺激行为时给予赞赏,让孩子明白这是我们期望的适当行为。 第三步,当孩子在投入自我刺激时我们可使用温和的转移注意策略,让儿童的注意力投入在我们的对话或活动中,从而减少进行自我刺激。 第四步,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积极地教导儿童功能性的替代行为,例如教导有趣的适龄的玩具和活动以减少无聊时的自我刺激行为。 我们要明白完全消除自我刺激行为并不现实,也非必要。对某些孩子而言,压抑这些行为可能会造成压力与疲惫,反而得不偿失。因此,在处理行为问题时,我们应该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准备有系统而灵活的计划,根据孩子的行为和反应作出适当的调整,耐心地与孩子一起练习与成长。

在多年的自闭症干预经验中,我们发现, 如果小组课堂采用系统的教学方法,并为每个孩子设定明确且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学生通常能够更顺利地适应学校环境。然而,要在小组课中有效学习,学生需要首先掌握一些基础能力. 大部份学生需要先通过一对一的密集培训建立这些技巧。 孩子在小组课之前需要先掌握哪些能力? 要在小组课堂中有效学习,孩子要先在以下四大核心领域展现一定的能力: 学前准备四大核心领域 1、行为管理 能管理并减少自我刺激行为(例如拍手、摇晃身体等) 极少或没有干扰性行为(例如发脾气、攻击、拒绝配合) 2、基本的「学习如何学习」技巧 安坐或站好 持续地回应提示 能耐心等待,并以恰当方式引起他人注意 能独立完成简单任务, 包括离座任务 能在极少监督下维持专注 理解基本的学习制度,例如代币制度、「time-in」行为管理制度 3、语言与沟通能力 理解小组指令,包括集体、个别及条件指令 能执行多步骤指令 能清晰并恰当地表达需求 4、自理能力 已完成如厕训练 能独立或在一些协助下日常程序(例如穿鞋、洗手等) 在决定是否让孩子参加小组课堂时,除了考虑他们目前的能力,其他因素也同样重要。孩子的年龄、发展水平、与其他学生的相处等因素都可能对他们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如果您的孩子还未完全掌握上述基础能力,我们建议首先进行一对一的训练,以帮助他们建立这些技能。学生应在具备一定独立性后再参与小组课堂,这样他们才能在没有父母、照顾者或助教持续帮助的情况下,有效地学习。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分享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的方法,包括如何帮助他们从幼儿园成功过渡到小学。

Please share to let more people learn about ASD and ABA therapy:

多謝支持!

已成功遞交表格

感謝聯絡

所收集之個人資料將會絕對保密,我們會盡快聯絡你。謝謝。

Thank You!

The form was submitted successfully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