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ism Partnership (AP)与四所香港顶尖的大学包括:香港大学、中文大学、浸会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提供12个暑期实习职位给予大学学生,希望借此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和增加相关工作经验。我们为实习学员精心设计一套完善的暑期实习计划,除了加强他们与自闭症儿童一起工作的实践经验之外,还希望他们能深入了解ABA的干预方法。他们可透过观摩干预课程,加深对自闭症的认知,并且可掌握应用ABA干预及获取相关职场技能,例如:判断思考、分析技巧、适应能力和职场文化等等。 参加这实习计划的学生主要是修读心理学或教育学,于6月1-26日的实习期,他们都获机会在AP办事处和奥柏学校实习。在实习期过程中,学生除了可以深一层了解 ABA干预外,更体验了各种预料不到的经历。 其中一位学生,Sam表示实习计划让他亲身体验与自闭症儿童一起工作,现在他憧憬将来可为改善特殊需要和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而作出贡献。对另外一位学生Pat而言,她觉得透过观摩这里的老师耐心地教导自闭症儿童,便能够从他们身上学懂了专业精神、知识和对工作抱有热诚的重要性。她说:「现在我想成为临床心理学家,获取临床经验,让我可以帮助患有自闭症的人士」。 而梦想成为教师的 Francesca,她特别喜欢在奥柏学校的实习经验。在学校,她表示自己学到了如何为自闭症的学生设计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并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她说:「最宝贵的经验是学习如何教导自闭症的学生」。 在完成实习计划后,他们每人都从Autism Partnership亚太区执行董事Toby Mountjoy先生手中取得证书,表示他们成功完成Autism Partnership暑期实习计划。
爱培自闭症基金(APF)自2007年起,便已开展了学校服务,照顾自闭症谱系障碍(简称自闭症)孩子的学习需要,以「应用行为分析」(英文简称ABA)教学,协助他们有效地学习。为了让更多自闭症孩子得到适切和优质的教育,我们决定扩展教育服务的规模,遂向教育局申请开办一所专为自闭症学童而设、并以自负盈亏模式运作的注册小学——奥柏学校。 全方位的高度个性化课程 奥柏学校的陈恩楟校长分享学校的教学信念:「我们相信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我们采用的AP教学法,自闭症孩子也可以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 学校的课程以学生优先,专业的教学团队会为每一位入读的学生进行评估,针对个别能力而订立个性化的学习方案。除了一般的学术科目以外,学校也会提供针对自闭症情况而设计的课程,例如行为及情绪管理、沟通技巧、社交技巧,以及日常生活所需的独立自理能力等。陈校长指出:「学生能够灵活地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至为重要。」患有自闭症的学生普遍难以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例如金钱运用,他们无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奥柏学校的团队在设计课程架构时加入了促进泛化能力的元素。举例说,学生在数学课上掌握了金钱运用的概念后,会先在教室的模拟环境中初步学习应用,然后再带领他们到社区实践。学校每月还会安排不同的社区活动,让学生增广见闻之余,更有助他们学以致用。 奥柏学校设有中文及英文班,师生比例为大约1:2。学校推行小班教学,每班人数大约八至十人。以此高师生比例来照顾学生的个别需要,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程度,灵活组合不同的学习小组人数,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切的关顾和适时的支持。陈校长表示:「例如我们会安排理解及掌握数学逻辑能力较弱的同学在二人小组学习,或者安排将会衔接到主流学校的学生在大组别学习,协助他们适应主流学校的学习环境。教学团队也会协助其他学生做好衔接到主流学校的准备。」陈校长补充,在大组别的学习环境比起小组学习有更多外界事物干扰,更讲求专注力:「当然,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除了上课时要保持专注、能够管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外,学生也要具备足够的独立、自理及解难能力,来应对课室的日常事务。在群体中生活,社交技巧也是十分重要。」因此,为自闭症学生订立全方位和高度个性化的学习目标,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发掘自己的潜能,同时引导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 此外,陈校长寄语学生:「主动学习,灵活应用;善于沟通,享受社交;勇于尝试,融入社区。我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乐于主动学习,并把所学会的技巧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期望他们能够克服沟通上的困难,享受和别人建立社交关系,更寄望我的学生,能够勇于尝试新事物,突破限制,融入社区,活出独立自主的丰盛人生。」 我们的教学法 ── AP教学法 APF是由Ronald Leaf博士、John McEachin博士及Toby Mountjoy先生创办。两位博士自1970年专注研究自闭症,进行了「UCLA的自闭症幼童计划」,并于1994年在美国成立了Autism Partnership(AP),是全球其中一间率先以ABA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干预的机构。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AP研发了独特干预自闭症的方法──AP教学法(Autism Partnership Method / APM)。这是一种全方位及高度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有系统但具灵活性,注重实时分析及临床判断,为患有自闭症的儿童提供友好、全方位及高度个性化的密集式干预训练。奥柏学校同样采用AP教学法,务求让自闭症儿童在自然的环境下有效地学习。 我是自豪地撰写这篇文章…… 自2007年,APF在不同的地区以多元化的形式提供教育服务。在今年的夏季,我们在九龙湾成立了奥柏学校,让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于这所全新的小学就读。这必定是机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显示出我们致力服务自闭症孩子的决心。我相信奥柏学校的学生会感受到欢愉而难忘的时光。 成立奥柏学校的过程并非顺遂—─疫情为我们带来无法掌控的状况,我们同时要与时间竞赛。全赖各方支持,让奥柏学校能够如奇迹般在八个月内创立并展开服务。在此,我衷心感谢合作伙伴的支持和贡献,让此计划得以按时完成,而我们的管理层、学校行政人员、老师团队及所有参与其中同事的努力也功不可没。这数月来的合作巩固了我们的团队精神,确实是无价且珍贵的。请让我们保持这份精神,继续努力! 爱培自闭症基金(APF)创办人兼主席 Toby Mountjoy 了解更多AP教学法 了解更多奥柏学校
不管是在个训还是小组,动机对孩子的学习进度都会有着很大的影响。动机为孩子带来推动力去努力尝试和掌握新知识。在AP,强化物的拓展在是非常重要的持续目标之一。在个训中,老师努力拓展学生的兴趣,同时搭配社交强化物。然而,仅仅这样是不够的。为了让学生准备好在小组和自然环境里有效的学习,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建立对在教室里常出现和接触到的强化物的兴趣。以下是一些我们会在小组教学中会花时间去建立和教学的社交强化物和内在动机的例子: 获得社交表扬 在幼儿园的教室里,老师经常会给表现出众的学生一些口头表扬。这些都不是实物强化物(例如:玩具)。由于社交障碍是自闭症儿童的核心挑战,他们对这些一般正常发展的孩子很享受的口头表扬并没有很大的兴趣或这些都不足于推动他们努力尝试或学习。在AP的小组教学中,老师会挑选一些常在当地幼儿园出现的呼应表扬,例如:老师:“棒棒! 你真棒”,学生回应:“棒棒! 你真棒!”。 教学目标包括: (1)学习如何响应 (2)通过小组氛围建立学生对这些表扬的兴趣和欲望 在比赛中获胜 正常发展的孩子喜欢在比赛中获胜。他们享受跟同伴们炫耀他们的本领。很多儿童之间的游戏也有比赛的元素,因此,我们希望学生: (1)理解输赢的概念 (2)有胜出比赛的兴趣。一些常在小组进行的比赛活动包括:赛跑,抢椅子,抢答问题等 掌握「大孩子」/「好榜样」概念 得到老师/同伴认可的会得到一个「大孩子」/「好榜样」的胸针/贴纸/小印章/在「每周之星表」上得到多一颗星星。这些都是一些非常常见的教室管理制度。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可以帮助到他们保持他们恰当的行为。 当「小老师」 「小老师」也是一个得到老师认可以后可以换来的优待。小老师可能是帮忙发作业本或帮老师领小伙伴们去图书馆等。这些对自闭症的孩子来说可能是一个任务,不是一个特别的荣誉,因此,在小组教学中,老师会在课堂里增加他们对「小老师」角色的曝光和与正面行为的配对,以增加学生对争取当「小老师」的欲望。 优待 在小组学习中,优待可以是:获得选择权(例如:先出来排队),特权(例如:出来给大家贴一张图片到白板上,换得/有资格获得大奖励(例如:参加每月之星派对)。优待很多时候是透过嵌入性强化物来给予学生的。嵌入性强化物是指在活动本身中制造机会强化恰当的行为,例如:在看绘本时,因为学生很专注得听老师讲故事,老师奖励他出来给大家翻到下一页。另一种经常会在小组里进行的优待是「社交派对」,比如老师会挑好玩的歌舞,根据个人目标,表现出色的学生获得参与「社交派对」的机会。 这些都是我们常在小组里会建立的小组强化物。小组教学有它本身的优势,它可以允许老师利用小组氛围跟同伴的影响来促进学生对小组强化物的建立。小组强化物都是需要有系统的教学和计划去进行。在有一致性和有系统的教学的情况下,自闭症的学生是有能力建立到对这些在自然环境里可接触到的强化物兴趣。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大家。
在现今信息流动的社会,家长们很容易接收到不同的讯息。可是,这些讯息往往是未经证实甚至是错误的。家长若相信了错误的信息,很容易会导致做出错误的选择而延误干预,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是一生的。在与不同家长进行一对一咨询的时候,我常常会听到家长们以下一些错误的观点和想法,希望与大家分享,避免家长们在选择和接受干预的过程中走弯路: 你的孩子还小,长大自然会改善的。 很多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他们在幼年时已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征状, 但碍于对自闭症的认识有限,家长往往未能及时察觉,就算察觉到,也可能因为孩子的年纪还小,以为他们长大后会慢慢改善,以致错失早期干预的机会。若孩子真的患有自闭症的话,问题只会随着他年纪长大而越来越多和明显。因此,若家长有怀疑,应带孩子到专业人士作评估,而不是自己猜测。 我小时候也是三岁才开始说话。 孩子上学后自然会说话。 若孩子纯粹是言语迟缓,那么这个说法可能是对的。可是,若孩子也表现出其他行为征状,例如对其他人的观察能力低、兴趣狭窄、常表现固执行为,那么父母便要尽快找专业人士去观察孩子进行评估,以免错过早期干预的黄金时间。 你孩子不像是自闭症呢,不用太紧张。 只是性格问题吧! 不用担心! 患有自闭症的小孩是不能从外表分辨出来的。很多家长,尤其是母亲,往往最先观察到孩子的问题其准确性是很高的。可是碍于对自闭症没有足够的认识,以及作为家长,很自然地主观倾向相信孩子没有问题,便会相信这些话而延误干预训练。家长若有疑虑,应该找专业人士评估, 而不是自己猜测或随便听信非专业人士的意见。 不同干预方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家长不应该让孩子接受单一的干预训练,应该让孩子进行混合干预。 早于1987年已有研究指出,只进行ABA密集式干预比混合其他干预方法有效。2005年亦有另一项研究指出,相比同时间进行不同干预方法,在同时间进行单一干预训练会较为有效。事实上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不同干预会用不同角度或方法去教导孩子。例如教小孩表达要求为例,我们AP着重教授孩子说出想要对象名称,其他干预机构可能会教小孩伸手说 “要”,或拍自己来表达想要。若干预的方法不一致,往往会令孩子感到混乱及无所适从。 密集干预对孩子来说太疲累太辛苦。 干预的密集程度,是取决于孩子的年纪和程度。若孩子的能力偏低,年龄较大,我们要求的密集程度也较高。我们强调的是有效的干预,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把孩子和同龄小孩的差距尽量收窄。以我们的经验,早至两岁多的孩子已可以在短时间内适应每天五至六小时的ABA课堂了。在课堂中,孩子并非整天坐着做任务,顾问和导师会设计大量游戏学习,以不同的活动来平衡课堂。 让孩子在主流学校上学,可让他和其他孩子接触,增加社交机会,社交能力自然会提升。 一般普通孩子随着年纪增长,在上学之前,便已建立了一些基本能力,让他们可以在一般社交环境中学习。他们一般对别人的兴趣和观察度高、懂得从自然观察中学习、学习和社交动机也高,因此,一般孩子可以在学校中不断学习和进步。可是,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往往学习和社交动机也低,加上他们的专注能力弱,对身边的人和事的专注能力也不高。在这些不良条件下,主观地认为孩子会在主流学校学习或提升社交技巧往往只是一相情愿的想法。
婴幼儿在18个月大时便可诊断出自闭症谱系障碍。研究显示,已有充分的实证表明应用行为分析(ABA)有助于处理自闭症儿童的一系列行为问题,例如注意力不集中和自我刺激等等。 Howard等人在2005年进行了一项研究,将参与研究的自闭症儿童分为三组并使用三种不同干预方法,借此来比较不同干预方法的有效性,所有孩子均在4岁之前开始接受14个月的干预,结果显示,与另外两个小组相比,每周平均接受30个小时密集行为分析干预的孩子进步最大,这一点体现在所有的技巧领域,包括认知技巧、非语言技巧、沟通技巧和社交技巧等等。这是一项重大的研究发现,证实了干预训练的时数和类型都会极大地影响干预效果。 若干预训练的强度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那么孩子越早开始接受干预训练,可确保的干预强度就越高(就每周干预时数和干预时长而言)。从实际情况上说,年纪较小的孩子通常不用负担学校作业、课外活动,也不用被要求分担家务杂活,因此有更多的闲暇时间。 许多家长可能会问,「孩子年纪还小时,难道不应该在空闲的时候去玩耍而不是去干预?」。然而,自闭症人群的一个核心症状为缺乏适当的游戏技巧,并且经常表现出重复性和刻板的行为。一般发展的儿童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等学习各种技巧,然而这点在患有自闭症的儿童身上却难以实现。他们需要专业的帮助才能在自然的游戏环境中学习。 毫无疑问,年纪尚小时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与他们一般发展的同伴之间技巧差距较小。若能尽早开始有效的密集干预,那么就会有更大的机会缩小差距。为改善孩子将来的生活质量打下基础。 俗话说,孩子的大脑就像海绵。成人们发现小孩子总能更快更有效地汲取新信息,学习新事物。想想自己如何学习一门新的外语,比如日语,亦或是学习如何弹奏乐器。与成人相比,孩子的学习速度和效率都更胜一筹。因此,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能从小为他们提供最好的资源,让孩子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 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对家长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刚接到诊断结果时。早期干预能为家长带来积极的影响。专业的服务机构了解家长所处的困境,因此会更主动地与家长互动,告知他们孩子的有关情况,从情感上予以支持。适当的家长培训能够减少他们的无助感,教会他们如何更有技巧地与孩子互动。毋庸置疑,孩子的进步是缓解父母痛苦的良药。 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担心孩子的发展,请尽早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干预越早越有效,可以改变孩子的发展轨道。
大部分家长通常都很着急,希望把孩子送到主流学校上课,和其他小孩一样享受校园生活,但他们却很多时候会忽略孩子是否准备好应付学校急促的课程。他们普遍都抱着一个「慢慢自然就会适应」的心态,还不行的话,就聘用影子老师或陪读来帮忙。但大家一定要清楚了解这究竟是怎样的帮忙,否则,孩子不但不能达到追赶课程的要求,严重的更会令孩子的行为问题增加,学习动机减退! 以下是一系列有效的影子老师支持计划指引,以供各位参考: 1. 能清晰和具体地列出学生的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 (例如:学生可以独立地跟着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独立地完成进入教室后的常规,包括:把书包挂在椅背上,然后拿出功课文件袋放在桌上准备交功课等)。 2. 能有系统地把学习目标逐步拆解,然后好好计划如何把这些训练阶段联系起来,以达到长期目标 (例如: 长期目标为每当老师叫大家朗读时,学生都可以独立地跟着朗读)。那么,我们的短期目标可以是如下: 阶段一: 影子老师坐在学生后面,每当老师叫全班朗读时,影子老师马上为学生提供一些肢体协助(例:指着旁边的同学,提醒学生要跟着做)。 阶段二: 影子老师站在教室里的一边,但学生仍然能看到她;每当老师叫全班朗读时,学生能独立地跟着做(即:已不需再依靠在之前阶段的大量协助),影子老师可向学生微笑,举起大拇指,以示鼓励。 阶段三: 开始此阶段前,和学校老师先做沟通。影子老师站在教室外监督学生有否做到我们的要求(即:跟着全班同学一起朗读),然后,影子老师可以以手势告诉学校老师学生刚才的表现,让老师表扬及为学生提供奖励/让老师提醒学生。 3. 每星期分析数据和纪录,以评估训练/干预阶段的成效。 假如:学生大部分的表现都能达到我们的短期阶段目标,我们可以有系统地开始进阶的阶段;相反,数据显示出学生一星期的表现都未能稳定地达到我们的短期阶段目标,我们就要去了解原因,例如:纪录数据方法是否错误? 学生这星期是否生病了? 影子老师是否正确地施行程序? 我们是否有需要再加以培训老师,让她有足够的教学技巧来正确地施行程序? 此行为的短期阶段目标对学生来说是否太困难? 如果是的话,我们就要把此阶段再加以拆分。 4. 定期监督和培训。假如影子老师没有相关教授患有自闭症学生的经验,定期的监督和培训是必须的。 这才能更有效和迅速地使学生掌握技巧。 5. 学生的干预团队和学校、家长拥有一个良好的沟通系统和关系,以便各单位互相合作和配合,以支持学生继续进步,慢慢能在无需密集的影子老师辅助下,在主流学校里独立和快乐地学习。 家长们,谨记,当您决定是否要为孩子聘用影子老师时,您应要考虑你的个案能否达到以上条件。 然后,您要跟相关干预机构好好讨论支持服务是否有一个清晰的长期目标,并且有计划周详的短期阶段来有系统地帮助孩子达到学习需要。 否则,随便聘用一个影子老师就如聘请陪读书童一样,孩子并没有学到什么,过程途劳无功。 而且,我们可能只执着于把孩子送到学校,却白白浪费了本来可以用来训练他语言、认知技巧等的时间和资源。
不少教职员认为自闭症学生上课不专心及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视觉中国) 融合教育,原意是让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得到平等学习的机会,发展所长。可是,香港的融合教育在制度,政策和实行方面均出现很多问题,例如过分重视考试成绩,资源不足,缺乏专业支持和教师培训。 文:AP培训总监冯耀文博士(Raymond) 近几年,媒体报道有关自闭症学生在主流学校的问题越来越多。根据平机会在2012年发表的报告,大约30-70%受访教职员认为自闭症学生缺乏自我概念,上课不专心,学业成绩较差,及影响其他同学学习。有20-43%的教师更明确表示,不接受自闭症学生在主流学校上课。虽然融合教育受到不少质疑和反对,可是仍然有很多业界人士和家长,鼓励自闭症学生入读主流学校。根据自闭症教育权威Ronald Leaf博士的分析和我的经验,支持者相信融合教育,可能因为以下九大谬误: 1. 融合等同成功 很多家长安排自闭症儿童接受早期训练,目标是要让子女成功入读主流学校。可是,一些学生纵使被主流学校录取,却因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行为管理,未能跟上课程进度,加上社交困难和行为问题,几年后被学校劝退。 2. 融合等同进步 自闭症学生入读主流学校,可以接触到特殊学校没有机会学习的科目和课题。可惜,很多自闭症学生不会通过观察有效学习,而且较难在人多的教室专心上课,未能吸收老师教导的知识,令学习进度变得非常缓慢。 3. 融合令学生变乖 自闭症学生在主流学校较少出现行为问题,可能是因为同辈影响,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比特殊学校高,和有效的课室管理等。但是,亦可能是因为学校安排专人特别照顾,不断提示,甚至把他们隔离,让他们任意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些过分迁就的做法,不但不会帮助学生自律,而且有机会宠坏他们,令他们在其他环境更容易做出滋扰行为。 4. 融合帮助学生建立友谊 自闭症学生在主流学校有很多机会与同学互动和建立关系,尤其在幼儿园和初小时,同学一般比较容易相处。可是,到了高小和中学后,同学的忍耐力较低,容易冲动,未必会包容有独特社交行为的自闭症学生。纵使他们被接纳,两者的关系有如照顾者和被照顾者,未必可称为友谊。 5. 学生在特殊学校会学习问题行为 自闭症学生在特殊学校可能会模仿同学的问题行为。可是,这个情况在主流学校亦会出现。关键在于老师能否有效教导学生分辨恰当和不恰当的行为,顾及其后果,并适当运用奖罚来处理。 6. 只有主流学生才可以作为学习榜样 品学兼优和受人欢迎的主流学生,确实可以当其他同学的榜样。可是,期望自闭症学生以他们的社交行为和读书态度作目标,可能太过遥不可及,容易令学生感到失败和失望。其实。无论是主流学生,或是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都有值得学习和欣赏的地方。 7. 有进步等同理想学习环境 很多自闭症学生入读主流学校,在品行和学业方面有进步的表现,令人鼓舞。可是,这些进步可能是因为学校过分迁就,对学生期望较低。所以,我们不能排除他们在其他学习环境会有更佳的表现。有些学生在初小表现有进步,但当升上高小或初中,由于课程越来越深,社交环境越来越复杂,进步未必可以持续。 8. 不断迁就学生等同有效策略 一些主流学校的老师,会为自闭症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材,或拆解学科的内容让全班同学一起学习,这些做法用心良苦。可是,心智较成熟的自闭症学生,可能会因此感到自己负累了其他同学,而其他同学亦可能会埋怨自闭症学生拖慢全班的学习进度。香港的教育制度,主张操练,着重考试成绩;如果减少教学内容,学生未能追上所有课程要求,对家长和老师可能会造成很大压力。 9. 身处主流学校等同融合 如果自闭症学生身处主流学校,不是跟其他同学一样学习相关的知识,和其他学生没有互动,情况就等于饮茶“拼桌”,不是融合。真正的融合,是要让他们参与课堂的学习,和其他同学社交,达成共存和互相需要的目标。香港的融合教育,有不少成功例子,令人向往。可是,要帮助自闭症学生真正融入主流学校,不但需要学校配合,而且要学生具备基本的学习条件,包括:自律,时刻留心,保持冷静,懂得如何在群体学习,能通过观察吸收知识,对同辈有兴趣,和具备基本社交技巧等。这些条件,不是每个自闭症学生都拥有;但这并不等于他们没有出路,因为香港除了主流学校,还有特殊学校,及一些接收了很多特殊需要学生的「特色」学校,甚至专为自闭症学生而设的学校。这些学校,可能更会针对自闭症学生独特的需要和能力,让他们有效学习不同科目的知识和实用技巧,发挥所长。 原文:香港01博评 -【来稿】“融合教育”必然好? 支持者的九大谬误
自闭症孩子在理解抽象的社会线索和社交互动方面存在困难。他们一般对改变非常敏感,很难与他人沟通互动。上学同时意味着他们开始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例如在小组学习,经历环境的转变,需要和同学建立友谊等。学校可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 我们很荣幸能邀请到一位前校长与大家分享她对融合教育,这个专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而设的支持系统的看法。 受访者: 伍家珍校长 伍家珍校长在教学行政、SEN支持及学校辅导方面拥有超过20年经验,也在多个教育机构担任教育顾问。伍校长也有著作《教育孩子的50条法则》及定期于报刊专栏撰写文章,并获邀到美国、沙巴、香港及南京等地进行讲座,与大众分享教育心得。 融合教育在主流学校的角色和支持 1. 什么是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是一个帮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融入主流学校的学习中的支持系统。 现在,融合教育在主流学校是以三层架构支持模式进行的。第一层是全校性支持主要由教师于课堂教学时施行。第二层是小组支持,多于课外时间进行。学校会有不同的课后小组(如社交训练,情绪管理等)以支持有持续学习困难的学生。第三层是个别支持,获得个别支持的学生都有相对严重的特殊教育需要。教育心理学家和学校老师会根据学生的问题和需要进行个案会议,并为他们设计对应的个性化支持计划以针对那些学生的需要提供支持。 政府每年都会给学校发放特殊教育津贴。学校可按校情运用这项津贴,帮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例如安排情绪管理训练, 社交技巧训练,言语训练,职业干预等等对应的服务。 2. 你们怎样识别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 会如何帮助他们? 我们相信尽早识别,尽快提供对应的服务,最能帮助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因此我校每年都会有小一入学分班试。届时我们会安排学生参与不同的社交游戏,从而初步了解这些准小一生的社交技巧,专注力和情绪管理状况。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测试方式比传统笔试更能找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尤其自闭症、过度活跃症、专注力缺失倾向的学生,因为他们往往在这三方面的能力都较弱。如能及早识别则可以尽早给予他们针对性的支持和训练,减轻相关学习障碍为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会在暑期时的小一预备班,或放学后为这部分学生安排小组训练。主要是有关沟通和社交相关的训练,例如:如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还有社交技巧训练,放松自己的方法等等。很多在初入学时不能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表达自己的学生,在接受过两年的小组训练后在这几个方面均有显著改善。 除了对应的小组训练,我们还会在学校政策上进行针对支持调整。例如改动学校的时间表,把一些需要较多专注力的课堂安排在上午时段完成,而午餐后学生相对疲惫,我们一般会安排一些较为轻松的课堂以配合学生下滑的专注度。此外,有些学生对教师的评语颇为敏感,学校的辅导人员也会适时建议教师调整语气和语调,提高学生对相关评语的接受程度,从而获得改善效果。 3. 你认为学校在有效地实行融合教育方面有什么困难之处? 我觉得最主要的困难是老师的处理经验不足,相关知识不全及支援人员队伍匮乏。要有效地帮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首要任务是要找出他们的问题和原因,然后才能找到适当的方法去帮助他们。例如,我们学校有一个自闭症的学生,我们在头三年也找不到他发脾气的原因。有一天,我们有一个十分有趣的讲座。他告诉我他不想去,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礼堂太吵。我才知道他发脾气的原因是他对声量非常敏感,尤其讨厌扬声器发出的声音,所以他经常在礼堂闹情绪。自此之后,我们让他自由选择到礼堂参与集会或留在图书馆里看书。有了选择后,他发脾气的频率也明显减少。 每一个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了解他们所需,理解他们发展的强弱项才能对应地给予最适切的支持,而教师和辅导人员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往往就和支持是否到位挂钩。可惜现在香港并没有像欧美等先进国家一样,委派专科特殊教育教师及专业辅导团队针对每个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入班或抽离支持,香港主流学校教师缺乏设计特殊教育课程及实行相关教学的技巧,也不可能像特殊教师那么全面。因此,我们也可参考欧美等地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学校提供相应的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技巧的特殊教育教师到校服务,以支持主流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 此外香港的主流课程内容多,学习量大,而相应的授课时间明显不足。 试想想,老师要在班上教学,在追赶课程时还要兼顾和回应每个学生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学习和各种需要。 先不说经验的问题,一个老师很难同时把这两件事都做好,这就是为什么欧美等地会委派特殊教师入班支持并安排专业支持团队成员包括辅导员,言语干预师,职业干预师及社工等驻校服务的原因。 4. 你认为怎样能更有效地帮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融入学校? 首先需要有特殊教育方面的人才在学校负责策划和进行学校教职员的训练。 在新的制度下,每个学校会视需要入读特殊教育的学生数量来获得对应的加强特殊教育津贴。 在援助资金增加下,学校应该有更大的弹性和资金来支持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但如何善用这些增加的支持津贴,惠及校内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往往就是支持是否到位的关键。 就观察所见,相同的资金援助下,校内有熟悉特殊教育的人才负责策划、推行和监察的学校,他们的支持效率往往比其他学校更好。 第二是聘请额外的特殊教育老师或人才。 现在主流教学的老师的课时偏多,工作量大,杂务工作也相当繁重,教学、备课和杂务已占去老师很多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再要腾出时间去照顾及帮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对老师而言,很多时候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近年教育局提出的一校一社工、特殊教育统筹教师等政策,都说明了在学校发展齐整的学习支持团队实属刻不容缓。额外的特殊教育老师或人才能减轻一般老师的工作负担,同时更能有效地处理和帮助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第三是建立一个关爱互助,友善包容的学校环境。 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尤其是自闭症的小孩,他们往往不能正确或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 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们不需要关怀和爱。 他们和其他的孩子一样,需要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环境让他们去感受和学习。 我曾遇过一个学生每到午膳时间便会在教室闹情绪,后来我们发现那位学生是因为觉得午餐时,教室太吵而感到很不安,因而情绪不稳。 为了协助老师和那个孩子,我安排了他到校长室和我一起吃饭。 那个孩子与我共度了四年的午餐时间,每天聆听着他对人事物的独特看法让我对自闭症孩子的想法、处事和需要有更多的了解,也发现他们的学习能力很强,能一点一滴地明白一些社交和情绪的状况,逐渐掌握到一些社交技巧。 毕业时,那个学生送了一对小熊给我。 男小熊的手上拿着一束花。 他对我说,以后我都不能和你吃饭了,那么我送你一只小熊,以后他就是我,陪你一起吃饭,女小熊的颈项围有围巾,是想提醒你冬天要注意保暖。 他的妈妈热泪盈眶地对我说:“我从未想过儿子竟然会主动要求买礼物,有意识地选购礼物以表达对你的协助的谢意。”过去多年与有特殊教育需要孩子的相处,见证了充满关爱的环境可以让他们学会关怀和关心别人,而这些经验也成为我坚持去把融合教育做好的动力。 最后是适当的家长教育。 学校只是教育的其中一个部分。 要有效地帮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学校和家长必须互相信任,彼此配合。 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家长需要明白他们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不一样,接纳他们的现状,寻找他们的强项,根据子女的需要并参考教师和专家的建议,从而作出适当的调整和帮助,就好像刚才一个很怕吵的学生那样,我们应该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做弹性的调动安排和要求。 如果家长只盲目地要求儿子必须与其他学生同一安排,反对学校的弹性处理做法,只会引发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我们相信,优质的AP教学法™(APM™)能帮助每一位自闭症人士发挥其潜能,让他们变得更独立,拥有更美满的人生。
立即报名以获取更多有关ABA及自闭症的资讯。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
北京中心
上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