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86) 010 8555 0787 上海 (86) 021 6128 3397

APM教育推广项目 | 第一天干预课程:从行为管理训练开始

APM教育推广项目AP为患有自闭症孩子免费提供为期5天的训练课程。

此次的项目是以学前培训班形式进行,并邀请了356岁的孩子(森森、萱萱及铭铭)参加,目的改善他们沟通和社交技巧,以及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为入学做好准备。

6岁孩子一般发展水平

在正式开始第一天的训练之前,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先了解同龄一般发展水平的孩子所具备的特点。此次,APM教育推广项目首次采用小组课的训练形式,目的是重点帮助改善三位学生的语言、行为及社交问题。 因此,对处于一般发展水平的6岁儿童在语言及社交、情绪管理方面的基本情况做简单的总结:
Language-1.png

语言能力

发展到6岁左右的孩子的词汇量显著增加,可以利用较复杂的语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并参与到日常对话中,理解和回答问题。喜欢模仿大人说话的语气。

Social-1.png

社交能力

6岁的孩子对参与周围的活动较感兴趣,不需要父母在旁就能与人交往。他们更喜欢与同龄孩子一起玩耍,能够互相指定角色、设计游戏情节,并通过角色扮演完成游戏。

Behavior-1.png

行为及情绪管理

处于一般发展水平的6岁的孩子开始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虽然仍会有情绪波动,但能够逐渐理解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他们也能够在集体活动中遵守规矩,自我控制能力和耐性也有所提高。

第一天训练:课堂情况

在开始进行第一天训练前,我们邀请了一位来自主流幼儿园的王老师参与教学活动。王老师会先模拟幼儿园的课堂情境为孩子们上课,让督导能直接观察孩子在自然状态下的表现和遇到的挑战。 经观察,督导发现了三位小朋友共同存在的问题:
  • 完全没有兴趣和动机听从老师的指令、遵守课堂规则或参与老师安排的活动。

第一天训练重点:行为管理

基于对三位学生的观察,第一天的训练重点集中于行为管理,主要包括:
  1. 建立执行指令的动机
    利用“课室行为管理制度”建立他们的学习动机,当他们在“课室行为管理制度”图表中达到最高级别时,他们会获得玩玩具的机会
  2. 培养在课堂中安坐的能力
    要求学生们能够立即回应老师的指令坐下,并保持手放好。

第一天训练课堂情况

第一天训练内容:循序渐进 增加难度

利用“课室行为管理制度”建立他们的学习动机,当他们在“课室行为管理制度”图表中达到最高级别时,他们会获得玩玩具的机会 之后,老师会逐步增加学生们在座位上安坐以及手放好的时间,同时也延长了他们升到图表中最高等级的时间。

第一天训练:课堂总结

第一天的训练中,看到三位学生在参与、专注、积极聆听并遵循指示方面都有进步。 AP教学法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重视小朋友学习技巧的训练,包括学生们的学习动机、专注力、服从指令的技巧。这些都是学生在校学习成功的关键。

张诗琪博士

教育博士,应用行为分析硕士,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
应用行为分析训练课程督导

资讯提供:

张诗琪(Yvonne) 是一位教育博士 (布里斯托大学), 应用行为分析硕士(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和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BCBA)。Yvonne在2003年加入AP,运用「渐进应用行为分析」Progressive ABA 教育自闭症儿童、青少年以及成年人的经验非常丰富。2017年起担任AP School (奥柏学校) 行为分析训练顾问,负责个案督导、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导师和家长培训,并协助多位学生衔接本地及国际主流学校。Yvonne亦曾在中国提供学校咨询服务,和受邀到新加坡、中国、阿拉伯联合大公国和俄罗斯等地培训老师丶家长及导师和分享AP教学法。她现正担任AP的应用行为分析训练课程督导,和香港爱培自闭症基金研究总监。

赖静

理学硕士,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 (BCBA)
应用行为分析训练课程督导

资讯提供:

赖静小姐是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BCBA) 并获有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应用行为分析」硕士学位及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她在2011 年加入AP,专注于自闭症儿童的教学工作。

赖静小姐积极指导海外导师培训计画、为育有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提供学习课程、并于香港及海外进行跃进课程及革新密集训练课程。此外,她亦多次参与海外研讨会、带领创作AP各款教学工具、以及为「AP课堂(微信小程序)」自闭症资源平台制作多个ABA 教学视频及撰写文章,乐于与大众分享ABA信息。

曹浚庭先生

应用行为分析硕士,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 (BCBA)
应用行为分析训练课程督导

资讯提供:

曹浚庭先生(Justin Cho)是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BCBA),并获有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应用行为分析硕士学位。他于2009年加入AP,为自闭症儿童进行一对一及小组训练。也负责制定及监督课程、带领教学团队及进行家长培训。他曾于2016年到AP学校进行了约一年的教学,在制订学童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方面累积了更丰富的经验。

近年,Justin专注于监督「AP领进级课程」的个案,也负责为海外家庭提供咨询服务及家长培训。他也积极开展了培训演讲的工作,曾为俄罗斯及北京的教师提供培训讲座。于2022年,他主力投入AP北京昂沛中心,继续为国内有需要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

相关文章:

在处理孤独症儿童的各种问题时,关键在于深入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明确干预目标,制定干预计划,并持续激发与维持孤独症儿童的学习动机、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探索如何将学习过程变得自然、有趣且贴近生活。 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孤独症儿童会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理解这些话语的含义,感到困惑;或者这是他们试图与他人沟通、对话的方式;也可能是以此作为自我娱乐或情绪调节的方式。 明确孤独症的干预目标 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什么?如果孩子的问题是理解能力不足,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帮助他们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并学会根据情境说出相关的内容。 如果孩子重复话语是为了与他人沟通,我们则应教孤独症孩子如何邀请别人一起玩耍、分享或日常沟通等社交技能。 如果重复行为是为了自我娱乐或缓解情绪,我们则需要积极拓展孩子对不同玩具、活动和社交场景的兴趣范围。 制定有效干预计划 如何积极拓展孩子的兴趣?许多家长和老师曾尝试拓展孩子的兴趣,但往往以失败告终,令人感到沮丧。 首先,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包括孤独症孩子频繁进行的行为和日常喜好,如外出散步或看电视。通过系统管理这些活动,适时引入与撤出,避免孩子因过度接触而厌倦或沉迷,从而激发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与兴趣。有时,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行为,如超市购物、整理物品或推购物车,可能暗示他们对角色扮演、整理或推购物车等活动感兴趣。我们可以借此机会让孩子接触并深入探索这些兴趣点。 面对孩子可能不擅长或不感兴趣的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他们尝试,展示活动的乐趣,同时密切观察孩子的眼神和表情,判断他们的参与程度。如果孩子对某项活动产生兴趣,便应深化这一兴趣;如果孩子兴趣减退,不要急于更换玩具,而应灵活改变玩法,巧妙地将孩子的兴趣点融入活动中,投其所好,效果可能会更好。例如,如果孩子喜欢花,我们可以将花贴在图书的每一页上,让孩子在翻页时能触摸到花,从而提升他们对图书的兴趣;或者用橡皮筋将花和铃铛绑在一起,让孩子摇铃,激发他们对乐器声音的兴趣。 当孩子重复刻板话语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当孩子重复刻板语言时,家长或其他照顾者们应保持冷静,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他们沉迷其中或将这种行为变成习惯。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可以是改变话题,或者引导孩子去做他们当时应该做的事情。然而,更积极有效的策略是拓展孩子的兴趣,让他们通过不同的活动来自我娱乐、缓解压力。同时,提升孤独症孩子的理解能力和社交意识,帮助他们分辨适当和不适当的行为,并学会如何控制自己以及如何有效获得他人的关注。

随着假期的结束,孩子们即将迎来新的学期。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来说,每到开学季,总会面临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我的孩子现在是否适合去学校?应该在什么时间送孩子去上学? 针对家长们的这一困惑,AP应用行为分析训练课程督导陈明慧女士(Smitty)为家长们提供了专业的建议 👇 要判断孩子是否适合上学,首先需要评估孩子是否具备上学所需的基础能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1、孩子对他人的回应程度如何?能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能够听从老师的指令?孩子对强化物的依赖程度如何? 2、孩子是否有情绪问题以及孩子的情绪问题是否会干扰课堂秩序或影响其学习能力? 3、孩子的认知水平如何?是否具备基本的沟通技巧并能够理解指令? 4、孩子是否有与他人互动的兴趣?能否可以察觉到他人的存在和情绪变化? 5、孩子是否具备学习动机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 只有全面了解这些问题,才能帮助家长更准确地判断孩子是否适合进入学校环境接受教育。

在选择干预方法时,孤独症儿童的家长面对众多不同的干预选项常常感到迷茫,不知道哪种方法适合自己的孩子。于是,部分家长选择了混合干预的方式,让孩子同时接受多种不同的干预手段,希望在多种方法的综合影响下,孩子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然而,现实情况是,尽管混合干预听起来很全面,但实际上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取得预期的进步,甚至可能挤占原本可用于高质量干预的时间。 因此,AP董事Toby Mountjoy先生曾建议家长在做出干预决策之前,尽可能多地查阅相关研究报告,而不是盲目相信网上或其他人的说辞。这不仅是一个了解干预方法科学性的基础途径,还能帮助家长深入思考。 家长可以去查看一些政府做的研究或政府支持的干预方向,去了解他们所评估的研究中: 哪种方案会使孩子变得更好? 哪种方案会让孩子有所改善? 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如果我的孩子参与了这个方案,预期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而在目前的研究中,应用行为分析是具有科学依据支持的,但家长在决定采用应用行为分析的方案时,仍需判断: 这个方案的强度如何?要在哪里参与? 需要做什么? 是和其他干预方案相结合的吗? 干预流程是什么样的? 家长在进行这些问题的讨论时,是在加深对干预方法的理解,从而促使其做出正确的干预决策。

Please share to let more people learn about ASD and ABA therapy:

多謝支持!

已成功遞交表格

感謝聯絡

所收集之個人資料將會絕對保密,我們會盡快聯絡你。謝謝。

Thank You!

The form was submitted successfully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