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86) 010 8555 0787 上海 (86) 021 6128 3397

APM教育推广项目 | 第一天干预课程:从行为管理训练开始

APM教育推广项目AP为患有自闭症孩子免费提供为期5天的训练课程。

此次的项目是以学前培训班形式进行,并邀请了356岁的孩子(森森、萱萱及铭铭)参加,目的改善他们沟通和社交技巧,以及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为入学做好准备。

6岁孩子一般发展水平

在正式开始第一天的训练之前,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先了解同龄一般发展水平的孩子所具备的特点。此次,APM教育推广项目首次采用小组课的训练形式,目的是重点帮助改善三位学生的语言、行为及社交问题。 因此,对处于一般发展水平的6岁儿童在语言及社交、情绪管理方面的基本情况做简单的总结:
Language-1.png

语言能力

发展到6岁左右的孩子的词汇量显著增加,可以利用较复杂的语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并参与到日常对话中,理解和回答问题。喜欢模仿大人说话的语气。

Social-1.png

社交能力

6岁的孩子对参与周围的活动较感兴趣,不需要父母在旁就能与人交往。他们更喜欢与同龄孩子一起玩耍,能够互相指定角色、设计游戏情节,并通过角色扮演完成游戏。

Behavior-1.png

行为及情绪管理

处于一般发展水平的6岁的孩子开始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虽然仍会有情绪波动,但能够逐渐理解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他们也能够在集体活动中遵守规矩,自我控制能力和耐性也有所提高。

第一天训练:课堂情况

在开始进行第一天训练前,我们邀请了一位来自主流幼儿园的王老师参与教学活动。王老师会先模拟幼儿园的课堂情境为孩子们上课,让督导能直接观察孩子在自然状态下的表现和遇到的挑战。 经观察,督导发现了三位小朋友共同存在的问题:
  • 完全没有兴趣和动机听从老师的指令、遵守课堂规则或参与老师安排的活动。

第一天训练重点:行为管理

基于对三位学生的观察,第一天的训练重点集中于行为管理,主要包括:
  1. 建立执行指令的动机
    利用“课室行为管理制度”建立他们的学习动机,当他们在“课室行为管理制度”图表中达到最高级别时,他们会获得玩玩具的机会
  2. 培养在课堂中安坐的能力
    要求学生们能够立即回应老师的指令坐下,并保持手放好。

第一天训练课堂情况

第一天训练内容:循序渐进 增加难度

利用“课室行为管理制度”建立他们的学习动机,当他们在“课室行为管理制度”图表中达到最高级别时,他们会获得玩玩具的机会 之后,老师会逐步增加学生们在座位上安坐以及手放好的时间,同时也延长了他们升到图表中最高等级的时间。

第一天训练:课堂总结

第一天的训练中,看到三位学生在参与、专注、积极聆听并遵循指示方面都有进步。 AP教学法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重视小朋友学习技巧的训练,包括学生们的学习动机、专注力、服从指令的技巧。这些都是学生在校学习成功的关键。

张诗琪博士

教育博士,应用行为分析硕士,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
应用行为分析训练课程督导

资讯提供:

张诗琪(Yvonne) 是一位教育博士 (布里斯托大学), 应用行为分析硕士(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和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BCBA)。Yvonne在2003年加入AP,运用「渐进应用行为分析」Progressive ABA 教育自闭症儿童、青少年以及成年人的经验非常丰富。2017年起担任AP School (奥柏学校) 行为分析训练顾问,负责个案督导、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导师和家长培训,并协助多位学生衔接本地及国际主流学校。Yvonne亦曾在中国提供学校咨询服务,和受邀到新加坡、中国、阿拉伯联合大公国和俄罗斯等地培训老师丶家长及导师和分享AP教学法。她现正担任AP的应用行为分析训练课程督导,和香港爱培自闭症基金研究总监。

赖静

理学硕士,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 (BCBA)
应用行为分析训练课程督导

资讯提供:

赖静小姐是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BCBA) 并获有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应用行为分析」硕士学位及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她在2011 年加入AP,专注于自闭症儿童的教学工作。

赖静小姐积极指导海外导师培训计画、为育有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提供学习课程、并于香港及海外进行跃进课程及革新密集训练课程。此外,她亦多次参与海外研讨会、带领创作AP各款教学工具、以及为「AP课堂(微信小程序)」自闭症资源平台制作多个ABA 教学视频及撰写文章,乐于与大众分享ABA信息。

曹浚庭先生

应用行为分析硕士,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 (BCBA)
应用行为分析训练课程督导

资讯提供:

曹浚庭先生(Justin Cho)是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BCBA),并获有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应用行为分析硕士学位。他于2009年加入AP,为自闭症儿童进行一对一及小组训练。也负责制定及监督课程、带领教学团队及进行家长培训。他曾于2016年到AP学校进行了约一年的教学,在制订学童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方面累积了更丰富的经验。

近年,Justin专注于监督「AP领进级课程」的个案,也负责为海外家庭提供咨询服务及家长培训。他也积极开展了培训演讲的工作,曾为俄罗斯及北京的教师提供培训讲座。于2022年,他主力投入AP北京昂沛中心,继续为国内有需要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

相关文章:

随着春节的临近,家庭聚会和走亲访友的活动将频繁起来,孩子们也将有机会聚在一起玩耍。然而,对于孤独症儿童而言,这样的社交场合往往充满了挑战,他们可能会感到难以适应。家长们在期待孩子能够融入这些欢乐氛围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提升孩子社交兴趣的难题。 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兴趣? 如何帮助孤独症儿童提升社交兴趣并融入家庭聚会等社交场合呢?AP应用行为分析训练课程督导曹浚庭先生(Justin)曾推荐了一种名为“气球游戏”的社交活动,旨在通过游戏建立孩子对同伴的信赖,并发展他们的社交兴趣。 通过“气球游戏”,可以让孩子们意识到伙伴的重要性,并愿意和伙伴待在一起玩耍,从而帮助孩子培养和发展对同伴的兴趣。此外,比赛这种游戏形式能让简单的游戏变得有趣,让孩子主动与其他孩子产生联系,更加推动了孩子的社交兴趣。

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家长而言,选择合适的干预方法常常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过程。在孤独症干预方面,尚无任何授权或政府机构推荐采用某一特定的孤独症干预方法,相反,他们提供了一系列多样化的选择,让父母自行判断哪种方法更契合他们孩子的实际需求。 比如来自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的政府官方网站*在有关孤独症干预方法里写到了多达12种方法:ABA、职业治疗、言语语言治疗、感统训练等。 尽管这样的做法赋予了家庭一定的灵活性,但也可能引发困惑,因为父母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去研究和甄别究竟哪种方法适合孩子当前的发展状况。 因此,一些家长倾向于采用所谓的混合干预策略,即尝试多种不同的方法,以期获得最佳效果。例如,他们可能会同时进行言语干预、感统训练等多种干预措施。 *资料来源:https://www.nichd.nih.gov/health/topics/autism/conditioninfo/treatments 混合干预真的有利于孩子的进步吗? 家长们可能觉得进行多种不同干预方法的尝试,能让孩子取得预期进步,但这样的做法却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包括理论基础的相互矛盾、对优质干预时间的不合理挤占,以及由此引发的时间与精力的巨大浪费。 ①理论相悖 不同的干预方式其理论依据不一样,就比如AP教学法注重教孩子建立与自我刺激行为毫不兼容的替代技巧,从而减少自我刺激行为;而其他干预方法可能将自我刺激视为一种需求,分配时间让孩子去进行。可想而知,如果孩子接受这样相互矛盾的干预方式,每天都需要不断地去适应不同的干预方法,自然无法取得明显的进步。 ②挤占原本优质干预的时间 家长们在尝试多种干预方式时,或许期望通过不同方法的相互配合,达到一种协同增效、即1+1>2的理想效果。然而,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有时反而会出现1+1<2的反效果。这种做法可能会挤占原本可用于更优质干预方法的时间,从而导致整体干预效果不尽如人意。 ③时间精力的浪费 以AP教学法为例,孩子需每日在此接受长达6小时的一对一密集干预训练。课后,家长再带着他们参与其他针对性干预课程。如此一来,孩子承受的压力倍增,也越显疲惫,这不仅会影响孩子次日的课程参与度与学习效果,对家长而言,更是时间、精力和物质的无端消耗。 因此,家长们在缺乏明确计划的情况下,尝试多种干预方法可能会让自己和孩子都感到不堪重负。此外,还可能导致宝贵的时间和资源被浪费在那些无法有效提升孩子核心技能的干预手段上。有的干预方法可能缺乏科学依据,而有的干预方法一起实施又可能相互冲突,从而让孩子感到困惑并阻碍其进步。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家长们需要专注于那些经过验证、具备科学依据的干预方法,并积极咨询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

对于孤独症儿童而言,学习社交技能的意义远不止于使其能够与同龄伙伴顺畅交流,还需要可以适应多人交谈的环境,比如其他孩子正在对话,孩子若想在此时与他人建立有效沟通,那么精准把握说话时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时机把握不当,无论是过早还是过晚,都可能对沟通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在帮助孩子提升社交技能时,除了日常沟通,也需要帮助孩子掌握加入他人对话的时机。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社交互动能力,还能为其在复杂社交场景中更好地融入集体奠定坚实基础。 如何帮助孩子掌握对话时机? 在社交技巧中,可以有效帮助孩子学会掌握对话时机的技巧叫做“打断别人”,AP应用行为分析训练课程督导曹浚庭先生(Justin)将向我们详细教授这个技巧。 为了教授“打断别人”的技巧,孩子们需要先了解酷与不酷是什么,并能够分辨所展示的行为是酷(恰当的)或者不酷(不恰当的)。 打断别人的技巧通过识别酷与不酷的训练,帮助孩子学会掌握对话时机。 分步骤教授“打断别人”的技巧 一、定义所教授的技巧 打断别人的意思是:你想对一个人讲话,但那个人同时又在跟其他人讲话。 二、识别原因与识别训练 设置角色扮演的情景,老师会分别演示恰当的打断与不恰当的打断,学生要判断老师的行为酷还是不酷,并给出原因。 三、展示行为 学生需要示范恰当与不恰当的打断别人的方式,并自我评价这个行为是酷还是不酷,并分析原因。

Please share to let more people learn about ASD and ABA therapy:

多謝支持!

已成功遞交表格

感謝聯絡

所收集之個人資料將會絕對保密,我們會盡快聯絡你。謝謝。

Thank You!

The form was submitted successfully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