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info@ap-angpei.cn

北京 (86) 010 8555 0787 上海 (86) 021 6128 3397

Autism Partnership

教学影片及文章

为育有患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提供教学。

APM教学视频

  • AP教学法
  • 行为管理
  • 学生训练进度
大学生暑期实习计划
Autism Partnership (AP)与四所香港顶尖的大学包括:香港大学、中文大学、浸会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提供12个暑期实习职位给予大学学生,希望借此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和增加相关工作经验。我们为实习学员精心设计一套完善的暑期实习计划,除了加强他们与自闭症儿童一起工作的实践经验之外,还希望他们能深入了解ABA的干预方法。他们可透过观摩干预课程,加深对自闭症的认知,并且可掌握应用ABA干预及获取相关职场技能,例如:判断思考、分析技巧、适应能力和职场文化等等。 参加这实习计划的学生主要是修读心理学或教育学,于6月1-26日的实习期,他们都获机会在AP办事处和奥柏学校实习。在实习期过程中,学生除了可以深一层了解 ABA干预外,更体验了各种预料不到的经历。 其中一位学生,Sam表示实习计划让他亲身体验与自闭症儿童一起工作,现在他憧憬将来可为改善特殊需要和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而作出贡献。对另外一位学生Pat而言,她觉得透过观摩这里的老师耐心地教导自闭症儿童,便能够从他们身上学懂了专业精神、知识和对工作抱有热诚的重要性。她说:「现在我想成为临床心理学家,获取临床经验,让我可以帮助患有自闭症的人士」。 而梦想成为教师的 Francesca,她特别喜欢在奥柏学校的实习经验。在学校,她表示自己学到了如何为自闭症的学生设计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并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她说:「最宝贵的经验是学习如何教导自闭症的学生」。 在完成实习计划后,他们每人都从Autism Partnership亚太区执行董事Toby Mountjoy先生手中取得证书,表示他们成功完成Autism Partnership暑期实习计划。
阅读更多
成立奥柏学校
爱培自闭症基金(APF)自2007年起,便已开展了学校服务,照顾自闭症谱系障碍(简称自闭症)孩子的学习需要,以「应用行为分析」(英文简称ABA)教学,协助他们有效地学习。为了让更多自闭症孩子得到适切和优质的教育,我们决定扩展教育服务的规模,遂向教育局申请开办一所专为自闭症学童而设、并以自负盈亏模式运作的注册小学——奥柏学校。     全方位的高度个性化课程 奥柏学校的陈恩楟校长分享学校的教学信念:「我们相信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我们采用的AP教学法,自闭症孩子也可以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   学校的课程以学生优先,专业的教学团队会为每一位入读的学生进行评估,针对个别能力而订立个性化的学习方案。除了一般的学术科目以外,学校也会提供针对自闭症情况而设计的课程,例如行为及情绪管理、沟通技巧、社交技巧,以及日常生活所需的独立自理能力等。陈校长指出:「学生能够灵活地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至为重要。」患有自闭症的学生普遍难以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例如金钱运用,他们无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奥柏学校的团队在设计课程架构时加入了促进泛化能力的元素。举例说,学生在数学课上掌握了金钱运用的概念后,会先在教室的模拟环境中初步学习应用,然后再带领他们到社区实践。学校每月还会安排不同的社区活动,让学生增广见闻之余,更有助他们学以致用。 奥柏学校设有中文及英文班,师生比例为大约1:2。学校推行小班教学,每班人数大约八至十人。以此高师生比例来照顾学生的个别需要,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程度,灵活组合不同的学习小组人数,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切的关顾和适时的支持。陈校长表示:「例如我们会安排理解及掌握数学逻辑能力较弱的同学在二人小组学习,或者安排将会衔接到主流学校的学生在大组别学习,协助他们适应主流学校的学习环境。教学团队也会协助其他学生做好衔接到主流学校的准备。」陈校长补充,在大组别的学习环境比起小组学习有更多外界事物干扰,更讲求专注力:「当然,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除了上课时要保持专注、能够管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外,学生也要具备足够的独立、自理及解难能力,来应对课室的日常事务。在群体中生活,社交技巧也是十分重要。」因此,为自闭症学生订立全方位和高度个性化的学习目标,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发掘自己的潜能,同时引导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   此外,陈校长寄语学生:「主动学习,灵活应用;善于沟通,享受社交;勇于尝试,融入社区。我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乐于主动学习,并把所学会的技巧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期望他们能够克服沟通上的困难,享受和别人建立社交关系,更寄望我的学生,能够勇于尝试新事物,突破限制,融入社区,活出独立自主的丰盛人生。」   我们的教学法 ── AP教学法 APF是由Ronald…
阅读更多
小组教学里的强化物拓展
不管是在个训还是小组,动机对孩子的学习进度都会有着很大的影响。动机为孩子带来推动力去努力尝试和掌握新知识。在AP,强化物的拓展在是非常重要的持续目标之一。在个训中,老师努力拓展学生的兴趣,同时搭配社交强化物。然而,仅仅这样是不够的。为了让学生准备好在小组和自然环境里有效的学习,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建立对在教室里常出现和接触到的强化物的兴趣。以下是一些我们会在小组教学中会花时间去建立和教学的社交强化物和内在动机的例子: 获得社交表扬 在幼儿园的教室里,老师经常会给表现出众的学生一些口头表扬。这些都不是实物强化物(例如:玩具)。由于社交障碍是自闭症儿童的核心挑战,他们对这些一般正常发展的孩子很享受的口头表扬并没有很大的兴趣或这些都不足于推动他们努力尝试或学习。在AP的小组教学中,老师会挑选一些常在当地幼儿园出现的呼应表扬,例如:老师:“棒棒! 你真棒”,学生回应:“棒棒! 你真棒!”。 教学目标包括: (1)学习如何响应 (2)通过小组氛围建立学生对这些表扬的兴趣和欲望 在比赛中获胜 正常发展的孩子喜欢在比赛中获胜。他们享受跟同伴们炫耀他们的本领。很多儿童之间的游戏也有比赛的元素,因此,我们希望学生: (1)理解输赢的概念 (2)有胜出比赛的兴趣。一些常在小组进行的比赛活动包括:赛跑,抢椅子,抢答问题等 掌握「大孩子」/「好榜样」概念 得到老师/同伴认可的会得到一个「大孩子」/「好榜样」的胸针/贴纸/小印章/在「每周之星表」上得到多一颗星星。这些都是一些非常常见的教室管理制度。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可以帮助到他们保持他们恰当的行为。 当「小老师」…
阅读更多
临床建议之 – 听信这些话,可能会影响您孩子的一生!
在现今信息流动的社会,家长们很容易接收到不同的讯息。可是,这些讯息往往是未经证实甚至是错误的。家长若相信了错误的信息,很容易会导致做出错误的选择而延误干预,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是一生的。在与不同家长进行一对一咨询的时候,我常常会听到家长们以下一些错误的观点和想法,希望与大家分享,避免家长们在选择和接受干预的过程中走弯路: 你的孩子还小,长大自然会改善的。 很多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他们在幼年时已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征状, 但碍于对自闭症的认识有限,家长往往未能及时察觉,就算察觉到,也可能因为孩子的年纪还小,以为他们长大后会慢慢改善,以致错失早期干预的机会。若孩子真的患有自闭症的话,问题只会随着他年纪长大而越来越多和明显。因此,若家长有怀疑,应带孩子到专业人士作评估,而不是自己猜测。 我小时候也是三岁才开始说话。 孩子上学后自然会说话。 若孩子纯粹是言语迟缓,那么这个说法可能是对的。可是,若孩子也表现出其他行为征状,例如对其他人的观察能力低、兴趣狭窄、常表现固执行为,那么父母便要尽快找专业人士去观察孩子进行评估,以免错过早期干预的黄金时间。 你孩子不像是自闭症呢,不用太紧张。 只是性格问题吧! 不用担心! 患有自闭症的小孩是不能从外表分辨出来的。很多家长,尤其是母亲,往往最先观察到孩子的问题其准确性是很高的。可是碍于对自闭症没有足够的认识,以及作为家长,很自然地主观倾向相信孩子没有问题,便会相信这些话而延误干预训练。家长若有疑虑,应该找专业人士评估, 而不是自己猜测或随便听信非专业人士的意见。 不同干预方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家长不应该让孩子接受单一的干预训练,应该让孩子进行混合干预。 早于1987年已有研究指出,只进行ABA密集式干预比混合其他干预方法有效。2005年亦有另一项研究指出,相比同时间进行不同干预方法,在同时间进行单一干预训练会较为有效。事实上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不同干预会用不同角度或方法去教导孩子。例如教小孩表达要求为例,我们AP着重教授孩子说出想要对象名称,其他干预机构可能会教小孩伸手说 “要”,或拍自己来表达想要。若干预的方法不一致,往往会令孩子感到混乱及无所适从。…
阅读更多
为何早期干预这么重要?
婴幼儿在18个月大时便可诊断出自闭症谱系障碍。研究显示,已有充分的实证表明应用行为分析(ABA)有助于处理自闭症儿童的一系列行为问题,例如注意力不集中和自我刺激等等。     Howard等人在2005年进行了一项研究,将参与研究的自闭症儿童分为三组并使用三种不同干预方法,借此来比较不同干预方法的有效性,所有孩子均在4岁之前开始接受14个月的干预,结果显示,与另外两个小组相比,每周平均接受30个小时密集行为分析干预的孩子进步最大,这一点体现在所有的技巧领域,包括认知技巧、非语言技巧、沟通技巧和社交技巧等等。这是一项重大的研究发现,证实了干预训练的时数和类型都会极大地影响干预效果。 若干预训练的强度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那么孩子越早开始接受干预训练,可确保的干预强度就越高(就每周干预时数和干预时长而言)。从实际情况上说,年纪较小的孩子通常不用负担学校作业、课外活动,也不用被要求分担家务杂活,因此有更多的闲暇时间。     许多家长可能会问,「孩子年纪还小时,难道不应该在空闲的时候去玩耍而不是去干预?」。然而,自闭症人群的一个核心症状为缺乏适当的游戏技巧,并且经常表现出重复性和刻板的行为。一般发展的儿童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等学习各种技巧,然而这点在患有自闭症的儿童身上却难以实现。他们需要专业的帮助才能在自然的游戏环境中学习。 毫无疑问,年纪尚小时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与他们一般发展的同伴之间技巧差距较小。若能尽早开始有效的密集干预,那么就会有更大的机会缩小差距。为改善孩子将来的生活质量打下基础。 俗话说,孩子的大脑就像海绵。成人们发现小孩子总能更快更有效地汲取新信息,学习新事物。想想自己如何学习一门新的外语,比如日语,亦或是学习如何弹奏乐器。与成人相比,孩子的学习速度和效率都更胜一筹。因此,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能从小为他们提供最好的资源,让孩子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     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对家长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刚接到诊断结果时。早期干预能为家长带来积极的影响。专业的服务机构了解家长所处的困境,因此会更主动地与家长互动,告知他们孩子的有关情况,从情感上予以支持。适当的家长培训能够减少他们的无助感,教会他们如何更有技巧地与孩子互动。毋庸置疑,孩子的进步是缓解父母痛苦的良药。 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担心孩子的发展,请尽早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干预越早越有效,可以改变孩子的发展轨道。
阅读更多
有效的影子老师支持计划
大部分家长通常都很着急,希望把孩子送到主流学校上课,和其他小孩一样享受校园生活,但他们却很多时候会忽略孩子是否准备好应付学校急促的课程。他们普遍都抱着一个「慢慢自然就会适应」的心态,还不行的话,就聘用影子老师或陪读来帮忙。但大家一定要清楚了解这究竟是怎样的帮忙,否则,孩子不但不能达到追赶课程的要求,严重的更会令孩子的行为问题增加,学习动机减退! 以下是一系列有效的影子老师支持计划指引,以供各位参考: 1. 能清晰和具体地列出学生的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 (例如:学生可以独立地跟着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独立地完成进入教室后的常规,包括:把书包挂在椅背上,然后拿出功课文件袋放在桌上准备交功课等)。 2. 能有系统地把学习目标逐步拆解,然后好好计划如何把这些训练阶段联系起来,以达到长期目标 (例如: 长期目标为每当老师叫大家朗读时,学生都可以独立地跟着朗读)。那么,我们的短期目标可以是如下: 阶段一: 影子老师坐在学生后面,每当老师叫全班朗读时,影子老师马上为学生提供一些肢体协助(例:指着旁边的同学,提醒学生要跟着做)。 阶段二: 影子老师站在教室里的一边,但学生仍然能看到她;每当老师叫全班朗读时,学生能独立地跟着做(即:已不需再依靠在之前阶段的大量协助),影子老师可向学生微笑,举起大拇指,以示鼓励。 阶段三: 开始此阶段前,和学校老师先做沟通。影子老师站在教室外监督学生有否做到我们的要求(即:跟着全班同学一起朗读),然后,影子老师可以以手势告诉学校老师学生刚才的表现,让老师表扬及为学生提供奖励/让老师提醒学生。 3.…
阅读更多
「融合教育」必然好? 支持者的九大谬误
不少教职员认为自闭症学生上课不专心及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视觉中国) 融合教育,原意是让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得到平等学习的机会,发展所长。可是,香港的融合教育在制度,政策和实行方面均出现很多问题,例如过分重视考试成绩,资源不足,缺乏专业支持和教师培训。 文:AP培训总监冯耀文博士(Raymond) 近几年,媒体报道有关自闭症学生在主流学校的问题越来越多。根据平机会在2012年发表的报告,大约30-70%受访教职员认为自闭症学生缺乏自我概念,上课不专心,学业成绩较差,及影响其他同学学习。有20-43%的教师更明确表示,不接受自闭症学生在主流学校上课。虽然融合教育受到不少质疑和反对,可是仍然有很多业界人士和家长,鼓励自闭症学生入读主流学校。根据自闭症教育权威Ronald Leaf博士的分析和我的经验,支持者相信融合教育,可能因为以下九大谬误: 1. 融合等同成功 很多家长安排自闭症儿童接受早期训练,目标是要让子女成功入读主流学校。可是,一些学生纵使被主流学校录取,却因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行为管理,未能跟上课程进度,加上社交困难和行为问题,几年后被学校劝退。 2. 融合等同进步 自闭症学生入读主流学校,可以接触到特殊学校没有机会学习的科目和课题。可惜,很多自闭症学生不会通过观察有效学习,而且较难在人多的教室专心上课,未能吸收老师教导的知识,令学习进度变得非常缓慢。 3. 融合令学生变乖 自闭症学生在主流学校较少出现行为问题,可能是因为同辈影响,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比特殊学校高,和有效的课室管理等。但是,亦可能是因为学校安排专人特别照顾,不断提示,甚至把他们隔离,让他们任意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些过分迁就的做法,不但不会帮助学生自律,而且有机会宠坏他们,令他们在其他环境更容易做出滋扰行为。 4.…
阅读更多
融合教育在主流学校的角色和支持
自闭症孩子在理解抽象的社会线索和社交互动方面存在困难。他们一般对改变非常敏感,很难与他人沟通互动。上学同时意味着他们开始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例如在小组学习,经历环境的转变,需要和同学建立友谊等。学校可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 我们很荣幸能邀请到一位前校长与大家分享她对融合教育,这个专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而设的支持系统的看法。 受访者: 伍家珍校长 伍家珍校长在教学行政、SEN支持及学校辅导方面拥有超过20年经验,也在多个教育机构担任教育顾问。伍校长也有著作《教育孩子的50条法则》及定期于报刊专栏撰写文章,并获邀到美国、沙巴、香港及南京等地进行讲座,与大众分享教育心得。   融合教育在主流学校的角色和支持 1. 什么是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是一个帮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融入主流学校的学习中的支持系统。 现在,融合教育在主流学校是以三层架构支持模式进行的。第一层是全校性支持主要由教师于课堂教学时施行。第二层是小组支持,多于课外时间进行。学校会有不同的课后小组(如社交训练,情绪管理等)以支持有持续学习困难的学生。第三层是个别支持,获得个别支持的学生都有相对严重的特殊教育需要。教育心理学家和学校老师会根据学生的问题和需要进行个案会议,并为他们设计对应的个性化支持计划以针对那些学生的需要提供支持。 政府每年都会给学校发放特殊教育津贴。学校可按校情运用这项津贴,帮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例如安排情绪管理训练, 社交技巧训练,言语训练,职业干预等等对应的服务。 2. 你们怎样识别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
阅读更多
家长的疑问: 如何教导孩子独立睡觉?
家长的疑问:孩子已经七岁,就读小一,但仍然不愿意自己睡觉。有时候,我外出未能及时回家,他也要坚持住家阿姨和他一起睡,怎样干预? Autism Partnership 的建议: 处理睡眠问题是照顾自闭症孩子其中一个普遍的困难,处理的过程往往令人感到气馁。有时候,由于家长希望把握和孩子的亲子时间、或担心孩子的安全和睡眠质量,部分患有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会选择让孩子在父母床上一起睡觉。但是,久而久之,问题就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衍生。那时候,继续和孩子同床睡觉这个习惯固然不恰当,但是,由于这个行为已成习惯,要改变对家长和孩子来说亦并非容易。因此,就着以上家长的提问,我提供了以下一些实用的小秘诀,希望能帮助部分家长解决有关的问题。同时,就着睡眠问题这个专题,我们会在本月的后期,为大家提供相关的文章,包括:「如何选择陪睡的对象」、「如何令孩子留在床上」。 首先,独立睡觉是一个需要学习的技巧。重点是要孩子在不需要依赖任何人或行为的情况下入睡,例如:要爸妈躺在旁边才能入睡、要睡在父母床上、需要爸妈轻轻扫背到入睡、需要爸妈抱着轻轻摇晃到入睡等。道理很简单:在没有这些人或行为下,孩子就无法在晚上入睡和在半夜睡醒后再入睡。因此,家长一定要切记,并保持此原则。 在开始训练前,我们先要留意孩子的睡眠习惯。随即,我们就可以教导孩子独立睡觉这个技巧。家长可尝试以下方法: 1.家长不防为孩子建立一些能平静情绪的睡前常规,例如:在睡前洗澡、一起看故事书或听音乐等。 2.稍微延迟孩子睡觉的时间,让孩子更有睡意,令孩子尽快入睡, 从而减少和家长就着训练可能产生挣扎的机会。 3.逐步减少陪伴上床睡觉的习惯。例如:孩子需要你躺在他旁边才能入睡的话,你可以坐在他旁边。在刚开始的阶段,过程可能会引起孩子一些负面的情绪,但家长一定要坚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当孩子开始习惯你坐在他旁边后,你可以慢慢把脚放在床外。下一步,你可以把椅子放置在床边,然后坐在椅子上陪伴孩子入睡。如果孩子都能适应这些改变的话,你可以逐步把椅子移到房间外,相信孩子就会慢慢在不需要你躺在旁边的陪伴 下,也能自己入睡。 4.当孩子在不需要任何人的陪伴下,也能自己入睡的话,我们就可以开始计划如何教导孩子回到自己的房间独立入睡。其中一个方法包括:你可以告诉孩子你会到隔壁房间睡觉,并让你的孩子睡在你的床上,但条件不变:孩子同样要自己入睡。如果他也能做到的话,我们就可以要他尝试在自己的房间睡觉。为了令过程更加顺利,我们可以为孩子准备奖励,在他成功在自己房间独立入睡的翌日表扬孩子,并且提供奖励。   我建议大家在开始训练前好好留意孩子的睡眠习惯。最理想的情况是希望孩子能够和你互相说晚安后,你能为他关灯,然后步出他的房间,让他自己入睡。
阅读更多
社交互动:“想和谁玩? ”
他今年15岁,患有自闭症,就读主流学校。问他在学校有没有朋友,他说有。问他的朋友是谁,想不到他说:“我不知道,我忘记了他们是谁。“追问他跟朋友在一起会做什么,他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我知道他很希望跟同学一起玩耍,建立友谊,可是,老师告诉我,他在学校没有朋友。 要帮助这位学生成功交友,需要一套全面而有系统的社交课程。我认为其中一个首要目标,是教他选择朋友。我建立了一个课程,叫「想和谁玩?」,目的是要教他学会选择社交互动的对象。 第一阶段:教导学生辨别适合及不适合特定活动的人物特质,例如:「谁最适合在课室一同玩耍?」优良特质包括拥有相同兴趣、相同年级、善于合作、喜欢玩游戏及一起玩过的人;不良特质包括惹麻烦、爱撒谎、控制欲强、不能集中注意力和年龄太小的人。 第二阶段:帮助学生列出可能会选择的同辈清单。 第三阶段:学习根据自己的选择开始计划活动。 第四阶段: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计划成果。 第五阶段:教导学生根据活动本身,在适当的候选名单中选择不同的同辈。 第六阶段:让学生使用同样的过程和机制作出判断,选择活动。 「想和谁玩?」是一个属于「社交互动」领域的课程。根据我导师的著作《编织社交网络》,社交互动(Social Interaction)涉及人与人相处的必要技巧,例如:接近他人、回应别人的邀请、保持游戏中的互动、解决社交问题、等待、轮候、参与游戏、帮助别人、维护自我、谈判和做决定等。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互动过程会变得越来越精细和复杂,这些技巧,变得尤其重要,可以称得上是生存技巧。 原文:Oh!爸妈 – 【冯耀文】没朋友
阅读更多
ABA行为技巧 – 提高孩子对贴胶布(创可贴)的耐受力的方法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一些类似的经验: 孩子不小心弄伤流血了,家长才刚帮他们贴上了胶布(创可贴),不到2秒钟就被撕下来了,无论如何劝说,孩子都不肯把胶布(创可贴)重新贴上。孩子似乎十分抗拒身上被放上东西,如家长坚持要贴上,孩子会大发脾气。 家长可以跟孩子练习以下的小活动 1.先选上孩子比较轻松的时候,如他在听儿歌或在吃零食时,把贴纸贴在衣服上数秒,然后再拿下,当孩子能保持冷静,夸奖他及给予强化。 2.连续几次练习都能冷静,就可逐渐把难度增加,把时间拉长及由贴上衣服上转到贴在皮肤上,也从贴纸转回胶布(创可贴)。 3.经过有系统及结构化的练习,孩子对身上被贴上东西的忍耐力会越被提高,久而久之,身上被放上东西及轻松的感觉也会连结起来。 小贴示: -练习初期可让孩子选自己喜爱的小贴纸,以增加参与练习的动机 -家长应选大家都比较轻松的时间做训练,避免只在紧张关头作一次性的练习 -应经常改变放在身上的东西,可以是帽子、围裙、外套、主题公园的入场证等 胶布(创可贴)只是例子之一,若孩子拒绝刷牙或有挑食问题等,我们也可应用同样的原则,先清楚分析孩子固执行为的原因,例如,他拒绝刷牙可能是因为他讨厌嘴里有东西或者水黏在下巴上的感觉,又或者是因为他不喜欢牙膏的味道。找出原因后,通过有系统地调节任务的困难度,及提供充足的练习机会,提高孩子对这些事物的接受度。
阅读更多
家长Q&A:如何让孩子在没有提醒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常规?
让孩子独立完成日常常规能培养独立性,提高孩子对环境的认识,并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有些时候,孩子因为受环境影响干扰或缺乏持续注意力而无法独立完成常规任务,导致家长要提醒孩子继续或指导他们才能完成常规。 以下,我将与你们分享如何调整常规的选择和向你的孩子提供帮助的方法,以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减少家长的辅助监督。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需要一些必备技能如:有能力完成常规里的步骤,能应用视觉表以及有能力持续关注一段时间。   做出常规的选择 虽然我们希望孩子能够独立完成更多常规,我们也需要理解孩子的长处,决定从哪个常规开始或教导。常规的步骤应该包含着孩子已经学会的技巧。例如,如果常规的步骤需要孩子换鞋,他们需要先有能力独立脱/穿鞋。在转向复杂的常规之前,先关注或练习基本、简单的常规,以发展孩子的独立性。 日常常规 简单 复杂 准备上学 换上校服 换上校服接着收拾书包 午餐时间 洗手 洗手过后接着准备餐具 学校里…
阅读更多

多謝支持!

已成功遞交表格

感謝聯絡

所收集之個人資料將會絕對保密,我們會盡快聯絡你。謝謝。

Thank You!

The form was submitted successfully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