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info@ap-angpei.cn

北京 (86) 010 8555 0787 上海 (86) 021 6128 3397

Tag: 自闭症

在过去的工作经验中,我曾接触过许多不同的父母。当他们刚知道小孩患有自闭症时,他们会向我诉说所面对的巨大压力,同时也会经历很多不同的情绪的转变,例如会问:为什么我的小孩患有自闭症?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自闭症孩子将来是不是没有希望了?有没有可能是误诊呢?我小时候也是被视作奇怪的人,长大后自然而然就好了……;这些高低起伏的情绪,不可预测的心理变化,对家长的影响时间可以较短,但亦可以是一个很长时间的煎熬,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因为不同的情绪会有很多不同的想法,例如:妈妈需要辞职陪孩子接受训练吗? AP创办人的导师Ivar Lovaas在1973 年发表的革命性研究表明:父母参与干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研究比较了两组儿童。在一组中,父母参与了孩子的干预训练。在第二组中,父母没有参与干预。干预后通过对比各组发现:在父母参与干预的组别中,儿童在干预停止后继续进步,而在没有父母参与的组中,儿童在干预停止后退化。父母在这个研究参与的重要性是如此惊人,他们接受了广泛专业的培训,帮助小孩进步,令大多数孩子与人交谈,获得了有意义的友谊,最重要的是他们过上了优质的生活。 过了50多年到现在,我们仍然相信自闭症干预过程父母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根据我们的经验,父母应该继续为人父母,而不需要扮演干预老师的角色。老师需要客观和有要求条件,而父母应该无条件地接受他们的孩子。虽然如此,父母在整个自闭症干预过程中应得到持续的培训和支持, 学习自闭症干预方法的基础,了解行为主要是通过我们的经验来学习的,明白为什么孩子会崩溃、不聆听指令或挑食。虽然这些行为可能在短期内对孩子来说已经变得适应性和功能性,但如果他们能够学会以更成功的方式表达自己并更好地容忍逆境,他们会变得更好。如果父母能理解小孩的情况并想出做什么和怎样做去帮助他们,干预训练的老师便可以协助父母一同练习有效的策略,让父母和小孩在生活中可以过得更顺利。 妈妈是否应辞职陪伴孩子接受干预有很多不同的外在和个人因素影响;为了帮助小孩成长,家长参与的关键除了陪伴小孩的时间多少,更重要是得到自闭症干预团队的持续支持,让父母可以更了解,学习并应用不同有效的自闭症干预策略,帮助整个家庭愉快生活

APM教育推广项目是AP为患有自闭症孩子免费提供为期5天的训练课程。 此次的项目是以学前培训班形式进行,并邀请了3名5至6岁的孩子(森森、萱萱及铭铭)参加,目的改善他们沟通和社交技巧,以及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为入学做好准备。 6岁孩子一般发展水平 在正式开始第一天的训练之前,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先了解同龄一般发展水平的孩子所具备的特点。此次,APM教育推广项目首次采用小组课的训练形式,目的是重点帮助改善三位学生的语言、行为及社交问题。 因此,对处于一般发展水平的6岁儿童在语言及社交、情绪管理方面的基本情况做简单的总结: 语言能力 发展到6岁左右的孩子的词汇量显著增加,可以利用较复杂的语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并参与到日常对话中,理解和回答问题。喜欢模仿大人说话的语气。 社交能力 6岁的孩子对参与周围的活动较感兴趣,不需要父母在旁就能与人交往。他们更喜欢与同龄孩子一起玩耍,能够互相指定角色、设计游戏情节,并通过角色扮演完成游戏。 行为及情绪管理 处于一般发展水平的6岁的孩子开始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虽然仍会有情绪波动,但能够逐渐理解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他们也能够在集体活动中遵守规矩,自我控制能力和耐性也有所提高。 第一天训练:课堂情况 铭铭的家庭 萱萱的家庭 森森的家庭 在开始进行第一天训练前,我们邀请了一位来自主流幼儿园的王老师参与教学活动。王老师会先模拟幼儿园的课堂情境为孩子们上课,让督导能直接观察孩子在自然状态下的表现和遇到的挑战。 经观察,督导发现了三位小朋友共同存在的问题: 完全没有兴趣和动机听从老师的指令、遵守课堂规则或参与老师安排的活动。 第一天训练重点:行为管理 基于对三位学生的观察,第一天的训练重点集中于行为管理,主要包括: 建立执行指令的动机利用“课室行为管理制度”建立他们的学习动机,当他们在“课室行为管理制度”图表中达到最高级别时,他们会获得玩玩具的机会 培养在课堂中安坐的能力要求学生们能够立即回应老师的指令坐下,并保持手放好。 第一天训练课堂情况 第一天训练内容:循序渐进 增加难度 利用“课室行为管理制度”建立他们的学习动机,当他们在“课室行为管理制度”图表中达到最高级别时,他们会获得玩玩具的机会 之后,老师会逐步增加学生们在座位上安坐以及手放好的时间,同时也延长了他们升到图表中最高等级的时间。 第一天训练:课堂总结 第一天的训练中,看到三位学生在参与、专注、积极聆听并遵循指示方面都有进步。 AP教学法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重视小朋友学习技巧的训练,包括学生们的学习动机、专注力、服从指令的技巧。这些都是学生在校学习成功的关键。 观看完整APM教育推广项目2024

每个新生命的诞生,都是爸爸妈妈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从孩子呱呱落地到逐渐成长,父母们都会一路伴随孩子经历一个又一个难关,希望孩子能够快乐成长,拥有知心好友,有朝一日能够在事业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并组建一个美满的家庭。而作为患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这些希望却仿佛变得遥不可及。 与其他家长相比,育有患自闭症儿童的家长需要面对更多挑战,所承受的压力更为沉重。每个患自闭症的患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可能有不同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包括欠缺学习和社交动机、发脾气,或不听从指令等。面对孩子种种行为问题或障碍,家长却无力解决,甚至可能在寻找专业干预时屡屡走上弯路,进一步减慢甚至阻碍孩子发展。 AP过去曾两次举办APM教育推广项目,帮助家长改善孩子的行为问题,同时提升公众对自闭症的认识理解,并推广APM训练的高效性。今次是AP第3次举办APM教育推广项目,当中3名小朋友年龄相约,都是5-6岁的适龄幼儿园儿童。 3名小朋友各自有着不同的行为问题及挑战,但他们同样不善于社交、学习动机弱,令爸爸妈妈们都很担心孩子长大后,未能适应及融入社会。 今次为期5天的学前培训班目的是帮助3名孩子改善沟通和社交技巧,以及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在课程开始前,我们邀请了一名真实的幼儿园教师来到AP为孩子上一节课,让干预团队更了解孩子目前能力水平。让我们先听听3名妈妈和幼儿园老师的分享及感受,并认识孩子的优缺点! 铭铭的家庭 萱萱的家庭 森森的家庭 五天密集式APM小组培训项目,助3名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作入学准备 观察3名患有孤独症的孩子的课堂情况,以评估其行为和学习技巧 第一天干预课程:从行为管理训练开始 家长的故事:孩子常问非所答、不能表达自己,进一步影响社交 5岁10个月大的铭铭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在约4岁时确诊孤独症。铭铭妈妈表示,铭铭虽然活泼好动,但不会主动跟其他孩子玩集体游戏,难以融入团体。铭铭的语言能力也逊色于同龄孩子,不能正确表达想法,常常答非所问,刻板地重复一些语言,进一步影响社交。 铭铭妈妈希望儿子日后长大能够进入主流学校读书,然后像一般人那样工作及独立生活,期望经过5天训练后,铭铭能够学懂正确表达及交流方式,提升内在学习动机,并促进社交技巧,为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披露声明 铭铭的妈妈受访于Autism Partnership,藉此希望提升大众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认识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她儿子是Autism Partnership北京中心的旧学生。 家长的故事:孩子适应力弱、活在焦虑中,令我十分担忧 萱萱现在5岁5个月,他很小就出现刻板行为,十分喜欢车轮等会转动的物件,在21个月时确诊孤独症。萱萱妈妈表示,萱萱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会变得十分焦虑及发脾气,甚至曾因此在学校推倒其他孩子;即使在家中,薯片碎掉也会令萱萱感到焦虑。萱萱虽然会听从指令,但比较被动,也不太专注。同时他对社交有兴趣,但不懂得跟其他孩子相处。萱萱妈妈希望透过5天训练,帮助萱萱增强学习动机,同时学会等待及提高耐性。 披露声明 萱萱的妈妈受访于Autism Partnership,藉此希望提升大众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认识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她儿子是Autism Partnership北京中心的旧学生。 家长的故事:孩子不回应别人、玩耍不知轻重,担心他不能融入社会 6岁半的森森于2岁多时确诊孤独症。森森妈妈表示,森森的社交欲望很强,爱结交朋友,但不懂得轻重,误以为拍打别人是玩耍的一种,令其他小朋友不愿意跟他玩耍。森森也不懂得控制情绪,被其他小朋友拒绝后会发脾气。另外,森森出现其他行为问题,包括不听从指令、在地上翻滚及不分场合地大叫。森森妈妈希望能够提高森森的社交能力,融入社会,同时学会听从指令,拉近与其他孩子的学习进度。 披露声明 森森的妈妈受访于Autism Partnership,藉此希望提升大众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认识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她儿子是Autism Partnership北京中心的旧学生。 幼儿园老师的感受:无法让3名患自闭症孩子听话,幼儿园老师表示主流学校难助孤独症孩子进步 王老师在幼儿园任职教师约10年,她表示在第一天的课程中,没办法让铭铭、萱萱和森森3名小孩听从指令,其中森森会躺在地上,不愿意专心上课。 她说,幼儿园一个班普遍有20多名孩子,如果当中有患孤独症的孩子,老师没办法时刻照顾他、帮助他进步及融入班中,也担心会影响其他孩子。考虑到主流学校人手有限,她相信患孤独症的孩子如果先在一对一训练中建立足够能力,再到主流学校读书,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会更好。 披露声明 王老师受访于Autism Partnership,藉此希望提升大众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认识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专业团队度身设计及进行训练课程 接下来的5天训练,AP资深干预团队会按照孩子们的能力水平设计课程,包括应用行为分析训练课程督导曹浚庭先生、张诗琪博士和赖静女士,并由AP北京中心的老师为他们进行训练。我们将会陆续发布影片,向大家详细讲解3名孩子的课程内容及训练成效,请继续留意AP的社交媒体及网页发布!

十多年来,我在世界各地培训的行为干预师,总数应该超过500个。培训过程,会接触到很多自闭症学生和家长。 当中一位学生,今年4岁,很被动,不爱说话。 “轰隆轰隆…”实习生拿着Thomas玩具火车逗他。 学生面露笑容,望着火车,伸手想拿取:“呀…呀…” 实习生把火车拿开:“你想要火车?要说什么呀? 学生站起来,望着实习生微笑。 “想要就说吧!”实习生把火车藏到身后:“说吧!说吧!” 学生趴到实习生的大腿上,尝试把火车抢过来。 实习生轻轻推开学生:“你要说:’请给我火车!’” 学生有点不耐烦,用手拍打实习生的身体。 “说吧!请—给—我—火—车—” 学生哭了,跌到地上大吵大闹。 我忍不住走到实习生身旁,拍拍他的肩膀,示意让我来处理。 等了一会,当学生比较冷静的时候,我蹲下来,轻轻扶起他,并向他展示Thomas火车。 他面红红,眼湿湿,还在喘气。我什么也没有说,当他望向火车那一刻,我知道他还想得到它,便即时用鼓励的语气说:“车!”然后立刻把玩具火车放到他的手中。 他站起身子,安静地伏在台上,把火车推前推后,细心观看它的轮子滚动。 我打开玩具火车的按钮:“轰隆轰隆….”然后轻轻从学生的手上拿开火车,让火车慢慢驶到我那边。 学生兴奋地望着火车,然后望了我一眼:“呀…” 我立刻再把火车交给他,并用很欣赏的语气说:“车!”让他明白,说了“呀!”一声,我已经感到非常满意,希望他下一次会说“车”。 重复练习,诱发小孩多发声后,将来便可以教他说“火车”,“给我火车”,“给我Thomas火车”等更长的句子。 实习生向我解释:“我觉得他能够说火车….” “我明白你希望学生多说话,但是,你不停说话,他哪有机会说话呢?”我微笑说:“到底是谁要练习说话呢?是你?还是学生?” 对于很多自闭症小孩,说话是很困难的;不断要求他们说话,可能会令他们感到很大压力,甚至对说话感到很反感。   要帮助小孩说话,首要和他们建立正面关係,多玩游戏和玩具。要让他们明白“发声的威力”,例如展示玩具时,若小孩发出任何声音表达,立刻提供该玩具作为奖励,令他们觉得説话很容易,而且可以即时获得想要的东西。尤其是当小孩主动发声时,一定要立刻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不是乘机强迫他们说困难的语句。 若小孩能够体验“发声的威力”,便会喜欢説话,便会自己多加尝试。到时再跟他们练习较複杂的语言课程,治疗师便可以教得轻鬆,小孩学习也会感到成功。   原文:Parentings Headline!亲子头条 -【行为分析】自闭症小孩不说话, 不要叫他说

自闭症儿童的常见问题行为之一是不听从指令。这一问题行为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通过找出可能的原因,家长将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至少重复3次指令后孩子才会回应我的指令。 这是家长时常会在家中遇到的状况。当家长和孩子说话时,孩子几乎不会马上回应,这通常是因为他们在忙于其他事情或者已经习惯延迟回应家长。通常情况下,家长不得不重复指令,有时要用更大的声量甚至是更严肃的语气,直至孩子听从指令。久而久之,这种连续重复的互动方式变成了一种习惯,只有家长重复或严肃地说出指令时,孩子才会回应。 为了防止形成不好的习惯,在孩子立即听从指令之后,家长应该表扬孩子并给予有意义的奖励。如果孩子没有回应,家长应通过即时反馈来贯彻指令,确保再次提供辅助或协助后孩子会听从指令。 我的孩子「选择性听话」。他只听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听家长的指令主要是因为缺乏动力。自闭症儿童往往没有动力去回应他人,因为他人的关注和赞美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或没有意义。当他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选择性听从」有可能会变得更严重,因为遵从指令会打断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 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策略是,家长找出哪些指令和在哪些情境中孩子难以听从,并在孩子立刻回应后给予更多的表扬和奖励。再次强调,贯彻到底十分关键,这能让孩子了解你的期望是什么。 在我给出指令后,孩子经常忘记自己需要做什么或会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一些有自闭症的儿童在家长给出指令或在自己执行指令的过程中会分心。环境中有形或无形的事物、被要求完成的任务中的某些元素或他们的自我刺激行为都可能会使他们分心。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家长通常会不断提醒孩子继续任务或催促他们。 提升孩子在没有提醒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的能力,关键在于培养他们对干扰的忍耐力和自我控制技巧。可以通过系统化地增加环境中的干扰事物和延长任务所需的时间的来实现这个目标。此外,当孩子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停下来时,家长不应该给予提醒,而是应该通过给予反馈并要求孩子重做任务来贯彻指令。

家长疑问:请问儿童应名反应差,在训练应名反应时喊孩子的名字有需要注意的吗?比如说该喊儿童的全名还是小名(乳名),尤其是有些儿童的小名与全名相差很大? 患有自闭症孩子对自己名字没有反应或回应度低和慢都是一些家长经常向我们寻帮忙的问题。可想而知,孩子对名字没有反应固然会带来很多问题,例如: (1)大大减少社交机会:由于同伴叫孩子或和他说话时,孩子没有反应,对方可能会感到没趣,以后找孩子或邀请他一起玩的机会会减少 (2)安全问题:假如孩子在社区跟父母走散或跟父母之间有距离时,父母/大人未能倚靠孩子的回应及时提供帮忙 (3)影响独立性:要在家中或其他环境让孩子独立执行离座/远距离任务或常规会变得相对困难等。 教导自闭症儿童应名的目标是要教学生专注和回应别人的主动引发的交互、增加他们对环境和社交的意识、促进社交交互和增加同伴对孩子的接纳。 此课程的本身是要创建孩子对自己名字的「首个回应」。为了达到目标,在考虑选择使用哪个/些辅助时,我们建议使用刺激内辅助(Within-stimulus prompt)而非其他外在辅助。开始时,你可以在辅助回合夸张地喊孩子的名字,例如:较大声、在他面前、在他的水平在线、等他跟你对上眼时等。当孩子应名时,立刻给予强化物;假如孩子未有回应,无须给予反馈,并于稍隔一会后进行下一回合,并给予辅助。在训练的初阶阶段,你也有机会需要不时评估当下强化物的价值(参考「强化物十五规则」上及下),确保孩子的回应动机。 此课程的内核是要创建对自己名字的第一个回应,即是需要重复喊孩子名字/给予负面反馈后等的成功回应都是一些显示孩子未掌握或成功泛化技巧的象征,宜继续有系统地提供重复和足够的练习机会,让学生能更流畅地表现技巧。你希望孩子能在预期不到的自然情况下,也能迅速一致地回应。 至于有家长问该训练孩子回应本名还是小名? 在这里,小名/乳名不太普遍。这个问题可能需考虑到孩子的年纪和学习的地方,甚至是小名是什么,例如:假如孩子七岁,那么在社区呼他的小名会让他在社交情境变得突出;举例考虑到他要上学,那么喊他小名也未必适合。 希望本文章能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到应名的重要性和方法。 课程示范:

语言训练当中的“辨别能力”是我们在应用行为分析(ABA)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当我们使用该词时,指的是分辨两件物件的能力。换句说法,就是知道那个物件是什么,和不是什么。当学生明白到辨别之后,治疗师便可以有系统地建立不同概念的理解。在这篇文章中,我会讲解几个关于决定不同辨别中常见的情况。 1. 不同词汇的分辨 当教导小朋友分辨时,要留意物件的分别。例如,当教到一个新词彙,你需要指出两种物件的明确分别。所以,当你教导“车”这个词彙时,你需要准备马,椅子和球等等的其他选择作辨别用途。然后,当小朋友成功分辨,你便需要找和车较为相似的一些选项,例如巴士,单车,电单车和电车。如果小朋友也能成功分辨到对的物件,你便能知道他明白车的概念了。     2. 范围的复杂程度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当小朋友回答问题时,他们会看见什么。其中一个元素是有多少选项或干扰物件。例如在三个物件的范围中找出正确物品,会比在十种中找到正确物品较为容易。另一重要元素是范围的大小和范围内东西摆放的整齐程度。     3. 素材的不同 众所周知,给予小朋友多种例子对于教导他们一个新概念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当教导一个新词彙,比方说要教“狗”,如果只用一张图片,小朋友便会只学习到该张图片中的狗,因此必须用不同的图片及不同种类的狗来教导“狗”这词彙。     4. 做动作 当教导小朋友明白动作,必须留意动词的组合。同样地,首先你需要选择一些截然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把“饮”和“吃”放在一起教,并不是一个好的例子。相反,“推”和“扔”一起教可能是不错的目标,因为这两个动作看起来较不一样。另外也需要留意,如何把物件跟动词配合在一起。你不能每一次都用同一个动作配合同一个动词。反之,你需要利用不同的组合,否则小朋友一看见物品便会知道需要做什么动作,而忽略到聆听指示中的动词。     5. 动作及物件的组合 当你开始把动作和物件在你的指令中配合起来,你可以先把一个物件放在桌面上。但是,当提出不同指令时,你需要慢慢把桌面上的物件数量增加,这样才能确保小朋友知道应该做那一个正确的动作和正确的物品。     6. 简单指令 当教导一个新指令,我们经常会从“拿纸巾”,“推车”或“抹咀巴”开始。当你在给予这些指令时,你需要想一想这些物件要如何配合。例如当你要教“开门”这个指令时,不要把门完全关上,而是把它半掩,这样才知道小朋友明白“开”和“关”的分别。     以上是一些训练语言和动作辨别的重要考虑。多顾虑到这些要点,便能帮助你的小朋友学习得更快更有效率。  

部分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小朋友和家人上街时,经常会突然松开照顾者的手,飞快地跑开。这些行为往往令家长感到很烦恼,一方面担心小朋友会遇到危险,另一方面也会感到尴尬,因为很多时候他们需要在街上追着小朋友跑或大声叫他们停下来。 其实很多时侯,小朋友跑开并非因为他们顽皮,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危险意识,想做便做。 当他们看见自己喜欢的地方或物件 (引诱)时,他们便立刻奔跑去想到的地方。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教导小朋友跟从及等待的技巧。 第一阶段 – 跟着走 家长可以准备代币或贴纸,找一个小朋友不容易及少机会跑开的地方 (例如家中或大堂),然后对小朋友说:「我们现在练习跟着走,不跑开。」,家长可先拖着小朋友,以平常速度走两三步,然后赞赏并给他一个代币或贴纸。其后,家长需重覆以上步骤,直到他储满所有代币或贴纸,然后即时给予奖励。 这阶段的目的是要让小朋友明白走路时要跟着大人,找一个小朋友不大机会跑开的地方可令成功率提高。当小朋友可以稳定地跟着家长走路时,家长可以慢慢提高要求,例如要求小朋友跟着走五至六步,甚至更长时间才给予一个代币或贴纸。 第二阶段 – 容忍引诱 当小朋友明白跟着走的意思后,家长便可展开第二阶段的训练。这阶段的目的是要让小朋友即使看见喜欢的地方或物件(引诱),也会继续跟着大人走,不跑开。在这阶段,家长可先在没有引诱的地方作为练习的开始,并给予代币或贴纸作奖励,当小朋友得到数个代币或贴纸后,便可以开始往一些较高危(有引诱)的地方走,这时侯家长应频密一点给予小朋友代币或贴纸,以提醒他们应有的行为。 第三阶段 – 教授沟通语言 对于一些语言能力较高的小朋友,我们可以在这阶段教授他们「利用语言指出他们想去的地方」。当家长看见小朋友有欲望去某个地方,可立刻口头提示小朋友:「说,我想去那边!」。 当小朋友跟家长说了一次,便立刻答应他,并慢慢和他一起走到目标地点。若小朋友在口头提出之前跑走,家长应立刻阻止他成功跑走,并对他说 :「你没有跟着我走!」, 再回头倒退数步,作为不跟着大人走的后果。 当小朋友每次皆能跟着走,不跑开,并能运用语言提出想去某一个地方时,家长可以开始叫小朋友等一下或拒绝小朋友。若小朋友能冷静听从,家长应大大地奖励他! 第四阶段 – 减退代币或贴纸 在这阶段,家长可以开始拖长给予贴纸的时间,也可以在小朋友跟从走一段路后才给一个代币或贴纸,最后甚至可以不用代币或贴纸,直接去到目的地才给予小朋友奖励。例如先对小朋友说:「我们去超级市场,记着要跟着走不跑开!」,然后一直走到目的地,中途若小朋友跑开,可以回头走一段路,再重新开始。 欢迎到“AP课堂”,免费学习更多ABA技巧及课程。

多謝支持!

已成功遞交表格

感謝聯絡

所收集之個人資料將會絕對保密,我們會盡快聯絡你。謝謝。

Thank You!

The form was submitted successfully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